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4-24  浏览次数:1368次

    选择黄疸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西医单独和中西医结合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黄疸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48例;年龄6~29 d,平均(11.7±1.8)d;体重3 078~5 027 g,平均(4 054.2±278.5)g,全部患儿均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新生儿黄疸病诊断标准》[1]。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12 h的间歇蓝光照射,1次/d,照射7 d,并口服苯巴比妥5 mg/(kg·d),分3次服用。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茵栀黄颗粒半包/次,2次/d,连服7 d。

    1.3 疗效分级:治愈:7 d后黄疸症状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下 降至正常;好转:黄疸症状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未降至正常;无效:黄疸症状未见消退,血清胆红素未降至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情况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18     16       16       68

    观察组   50      27     20       3        94

    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χ2=8.3,P<0.05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胆红素情况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胆红素日下降平均值显著提高,而黄疸消退平均时间则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胆红素情况对比(x ± s)

    组别    总例数   治疗前胆红素平均值(μmol/L)   胆红素日下降平均值(μmol/L)  黄疸消退平均时间(d)

    对照组    50       260.4±58.7                     30.5±15.6                   6.57±2.45

    观察组    50       256.5±54.7                     42.1±10.6                   5.03±1.97

    t值                  0.8                              8.8                         7.6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也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0%以上的新生儿出生后3~5 d即出现黄疸[2-3]。新生儿黄疸严重时易致残,亟需早发现、早治疗。西医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侧重改善肝功能,但由于无促进胆红素排泄的特效药物,治疗不足。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产生多因孕母心境不佳,喜食辛辣肥甘,而导致湿热郁结肝胆,后移于胎胞;或由于新生儿生后外邪入侵,湿热熏蒸于内,移至肝胆,使肝失于疏泄,胆汁外溢而发为黄疸。茵栀黄颗粒中含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4味中药,茵陈为君药,具有较强清利肝胆之功,可增加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栀子中含有的栀子苷具有增加胆汁分泌外排的作用,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黄芩不仅能够清热利胆,更可护肝降酶,将4药合用,互相配伍,具有清热利胆,宣散热毒,除湿退黄的功效,还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胆红素的重吸收[4-5]。总之,采用中西医结合共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良好,可以迅速降低新生儿的血胆红素水平的作用,应在基础医院进一步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

    [2] 苏 娟,甘玉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77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32(1):3.

    [3] 应雅丽.大黄茵陈甘草汤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3):224.

    [4] 柏松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171.

    [5] 周康良.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用,2011,5(21):279.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

    ↑上一篇:中西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针灸配合理疗治疗颈椎病15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