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移植后带状疱疹

    发表时间:2012-12-28  浏览次数:145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杨宏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庄海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胡致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叶宝东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俞庆宏                   310053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带状疱疹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2~ 55岁,平均33.5岁。患者均经临床、血常规、骨髓象、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等检测确诊。其中恶性淋巴瘤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重症肌无力2例。分别接受单倍体干细胞移植11例,非血缘干细胞移植8例,亲缘间干细胞移植3例,自体干细胞移植2例。

    1.2 临床表现 发病时间:24例带状疱疹患者中,发生在BMT后6个月内19例,BMT后12个月内2例,BMT后36个月1例。发病部位:脚掌、手背等非常见区域13例,胸腹部8例,头面部皮肤3例。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起病不典型,以局部皮肤有微痛及感觉异常,约1~10天后皮肤出现集簇状红斑,继之出现栗粒大小或绿豆大小丘疱疹,周边出现红晕。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5~39℃)14例,形成水疱8例,并发肺部感染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疱疹后神经痛,其中8例疼痛剧烈。

    1.3 辨证分型 24例中,肝经湿热型15例,脾虚湿盛型5例,气滞血瘀型4例。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治疗 ①抗病毒治疗。19例给予静脉注射更昔洛韦0.5g,1天2次,后改为0.2g,1天5次,口服;5例轻症患者仅口服更昔洛韦片0.2g,1天5次。皮损部位给予干扰素外用,1天3~4次。②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疱疹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的19例中,12例患者的环孢素(ciclosporin A,CSA)血药浓度高出正常,将其减量至125ng/ml。另7例未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③输注丙种球蛋白。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0.2g/(kg•d),静脉滴注,共3天。输注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寒颤、发热、皮疹、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注并处理。

    2.2 中药治疗 肝经湿热型:初起皮疹潮红,疱疹如粟粒,密集分布呈带状,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法:清肝泻火、解毒除湿。拟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泽泻、车前子、黄芩(酒炒)、大青叶各12g。脾虚湿盛型:皮疹疼痛不甚,疱疹松弛,水疱易破,破溃后渗液较多,伴有口渴不欲饮、倦怠乏力、腹胀纳呆、舌淡苔白滑、脉沉缓。治法:健脾除湿。拟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白术、厚朴、延胡索各8g,泽泻、车前子各10g,滑石(包)、土茯苓、板兰根各20g,陈皮、生甘草各3g。气滞血瘀型:皮疹坏死,出血或血痂,消退后见紫色斑疹及色素,遗留神经疼,为剌痛。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拟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5g,赤芍3g,生地9g,桃仁6g,红花5g,柴胡、枳壳各3g,桔梗5g,甘草3g。1天1剂,水煎2次分服。

    2.3 对症治疗 并发肺部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伴有神经痛者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对8例疼痛剧烈患者,使用强效镇痛剂,其中5例多次使用杜冷丁,3例使用强痛定。

    3 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疱疹干瘪、结痂,全身状况改善,无泛发性疱疹及内脏受累病例,无疱疹相关死亡。治疗时间10~31天,平均20.5天。疱疹后神经痛持续时间为14~55天。随访4个月~2年,平均1.3年,无复发病例。

    4 讨 论

    带状疱疹病毒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骨髓移植患者由于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应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恢复缓慢,机体抵抗力降低,病毒被激活引起带状疱疹,个别患者甚至发生全身播散性病毒感染,危及生命。中医认为,该病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病化火,肝胆火毒外溢皮肤而发;或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湿化热,湿热内蕴,外蒸皮肤而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骨髓移植后带状疱疹的治疗,西医重视全身和局部疗法相结合,原则为抗病毒、消炎、保护局部、防止并发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的运用。本组24例骨髓移植后带状疱疹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辨证治疗,同时结合疱疹发病特点以及患者个体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中医药治疗,明显减轻患者发热、疼痛等症状,疱疹消退显著,疱疹后神经痛持续时间缩短,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同时治疗时间的缩短也有助于减少阿昔洛韦耐药的发生。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0例
    ↓下一篇:50例肺癌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舌脉象参数的变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