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7  浏览次数:126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跃            上海市曙光医院 呼吸内科,上海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道阻塞不可逆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及肺气肿(emphysema)。其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多为老年患者,反复发作,病程长。临床治疗经常使用各种抗感染药物,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滥用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多种原因影响,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目前中医药治疗COPD,多急性期治以祛邪,稳定期治以固本[2]。我院呼吸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COPD,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至2009年我院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12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PEQ[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配合我院的临床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为西医结合中医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43~67岁,平均58.2岁;病程8~26年,平均14.6年;病情属轻度12例,中度34例,重度16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4~67岁,平均57.4岁;病程7~25年,平均13.4年;病情属轻度15例,中度32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及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注重对症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口服茶碱制剂、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等方法。

    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分期分阶段中药治疗[4]。急性发作期采用活血化瘀法和化痰祛瘀法,中药多选用鱼腥草、浙贝母、黄芩、射干、桔梗、前胡、胆南星、鲜竹沥、地龙等。痰热蕴肺证,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痰饮伏肺兼肺肾气虚证,用小青龙汤加减;肺热痰瘀兼肺痹证,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等[4]。缓解期气阴两虚证,用沙参麦冬汤、生脉饮加减,药用南沙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生地黄、当归、黄芪等。肺肾气虚证,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汤加减。药用红参、附子、肉桂、白术、茯苓、干姜、沉香、熟地黄等。稳定期采用补脾益肺法和补肺益肾法。健脾以补益肺气,恢复肺脏的各项生理功能。应用补脾益肺丸,药用黄芪、茯苓、白术、陈皮、人参、杏仁、前胡、全瓜蒌、苏子、炙麻黄等。

    1.3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研究原则》制定的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5]。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可参考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恢复正常,病情积分减少70%~89%。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病情积分减少30%~69%。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客观指标变化不明显或加重,病情积分减少不足30%。肺通气功能采用德国耶格公司MSC Rotary型肺功能仪测试仪选用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FEV1%(FEV1/预计值)。

    1.4 统计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6.0,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总体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89.3%,对照组为70.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2.2 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FVC明显提高(P<0.05),FEV1、FEV1%升高显著(P<0.01);两组比较,治疗前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FVC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FEV1、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两组组间治疗前积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症状、体征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3 讨 论

    本次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在总体疗效、肺功能改善以及整体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方面,包括退热、缓解咳嗽、咳痰、喘息及肺湿啰音减少等,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在西医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我们也注重在COPD患者病程发展各期,在可行的情况下,对患者辅以中医药治疗,以增强疗效,尤其在缓解期和稳定期应用最多。

    COPD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胸闷等为主要表现,多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6-7]。中医认为其发生多由久病肺虚,痰浊壅滞,壅塞气道,气机不利,胸肺胀满而成;肺气久郁,由气及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则为顽疾;因虚感邪,感邪伤正,致病情逐渐加重,甚至不治。其病理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相互为病,形成恶性循环。故治疗应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主。治疗一般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久病的患者处于缓解期或稳定期,以肺、脾、肾三脏虚损的本虚为主。本虚有肺气亏虚、肺阴亏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阴虚等[8],治疗以补脾益肺法和补肺益肾法为主。

    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临床上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评价单用中医药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的文献报道较少。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缓解期,它可以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治疗COPD应致力于远期目标,包括减缓疾病进展速度、降低急性加重次数与严重程度等。许多研究结果已显示出中医药治疗COPD缓解期时的自身优势:中药有抗炎、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的作用,能较好地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而中药毒副作用相对较轻,同时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及内分泌的功能,能改善微循环,还能改善营养状况[9]。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COPD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独特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使中医与西医优势互补,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从而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苏瑛,李岷,李克涓.19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08,3(2):7374.

    [2] 代渊,彭玉华,徐世军.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五法简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542155.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4] 范发才,赵凤达.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3):6364.

    [5] 张颖,高鹏飞,方忠宏,等.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6):67.

    [6] 王余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281029.

    [7] 张琦棋,黄海茵,杨佩兰.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J].新中医,2007,39(1):99100.

    [8] 洪广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点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19.

    [9] 程先宽,李建生,李素云.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6):485486.

    ↑上一篇:泌尿外科腔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40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