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呃逆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110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段毅                         250001山东枣庄市山亭区西集中心卫生院

    甘志美                       250001山东枣庄市山亭区西集中心卫生院

    颜海军                     250001山东枣庄市山亭区西集中心卫生院

    

    呃逆是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痉挛,多因受凉、大剂量应用激素、抗生素以及寒凉类中成药等原因造成。发作时喉间发出呃逆声,声促而频,不能自忍,甚则影响谈话、咀嚼及睡眠。重症迁延两周不愈,且饮食后加重。现将2004年至今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47例,通过回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16~78岁,平均57岁,门诊35例,住院(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12例。治疗前呃逆持续12~24小时者30例,24~48小时者10例,48小时以上者7例。呃逆原发性疾病,脑梗死者9例,脑出血者3例,受凉等其他原因引起者35例。

    治疗方法:急性发作的门诊病例多因受凉引起,治疗采用2ml空针,配7号针头,抽取山莨菪碱10mg,双侧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3~5cm,抽吸无回血,双侧各5mg缓慢推注。一般情况下一次治愈。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多为中枢性,呃逆持续时间较长,治疗采用2ml空针配7号针头抽取尼可刹米0375g于双侧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3~5cm抽吸无回血,将药液缓慢推入。拔针后无菌干棉球按压,1次/日,3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不再复发;②显效:自觉症状减轻,有时复发;③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结 果

    本组47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8例(808%),有效7例(149%),无效2例(43%),总有效率为957%。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呃逆病位在膈,病变关键脏腑在胃,胃居膈下,其气以降为顺。而呃逆的发病是因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所致。胃属腑,六腑之气以通为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通过针刺足三里穴,疏通阳明胃经,胃腑之气得顺,气机疏通,膈海之气机得以疏通。尼可刹米主要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或间接使膈神经过度兴奋来抑制反射弧;山莨菪碱对处于痉挛状态或过度兴奋状态的内脏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同时对抗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而通过穴位注射,可使少量的药液持续、长时间对穴位刺激,比单纯针刺作用更强,又利用了药物的止呃逆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兴奋,使膈肌痉挛得以缓解而呃逆停止。本方法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10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