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1113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杨玉兰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8~31岁,平均13.5岁;病程1~18 d,平均9d;单纯皮肤型32例,伴关节型14例,伴腹型8例,伴肾型6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实用内科学》[1]制订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①西药疗法 西药治疗口服曲普利啶1.25~2.5mg,每日2次,葡萄糖酸钙10ml,每日3次,复方方芦丁片2片,每日3次,维生素C片0.1g,每日3次,伴关节型、腹型或肾型者加强的松片0.5~1mg/kg·d,分3次口服。②中药疗法 中药基本方:紫草30g,丹参、生地黄各15g,茜草、旱莲草、牡丹皮、赤芍药、金银花、连翘、防风、荆芥、蝉蜕各10g,三七粉3g(冲服)。伴关节型加牛膝10g,威灵仙10g;伴腹型加白芍药15g,生甘草9g;伴肾型加白茅根30g,大小蓟各10g;伴鼻衄等出血症状者,加地榆炭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订[2]。痊愈:皮肤紫癜消失或基本消失,关节肿痛、腹痛腹泻、水肿、血尿消失,肾功能、尿常规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皮肤紫癜逐渐退色,临床症状改善,24h尿蛋白定量<1.5g,尿常规红细胞<(+)/HP。无效:皮肤紫癜未消退,症状无改善。

    2.2 临床疗效 治疗60例,治愈5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

    3 体会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与“肌衄”、“发斑”相似,多由外感风热毒邪,伤及脉络,血溢脉外,及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停滞于经脉或器官而成。本病除见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外,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等血瘀症状。大部分患者病前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与中医的外感风热毒邪病因基本一致。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以疏风清热、凉血消斑为法拟定方药治疗。基本方中连翘、金银花、荆芥、防风、蝉蜕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紫草、茜草、旱莲草、丹参、牡丹皮、赤芍药、生地黄、三七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消斑。方中重用紫草凉而不滞,止血而不留瘀,虚实出血用之皆效,但其用量不宜保守方能显其药力;小剂量三七兼顾止血活血,寓行血于止血之中,使血得止而瘀得祛。西药可消除血管的炎症反应,减少炎性渗出,改善血管通透性,利于瘀点、瘀斑的消散。中西诸药协同作用使热清血宁,血自归经,紫癜可除。Y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2.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103.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30例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