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73例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1073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建红               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人民医院(1616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至2009年间我院儿科门诊部收治哮喘型肺炎患儿73例,其中男30例,女43例;年龄9个月至7岁,病程5~12d。患儿临床表现:咳嗽、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者;不能饮食、惊厥、嗜睡不能唤醒,支气管扩张药物不能缓解的呼吸窘迫症,安静状态有喉鸣及营养不良者。

    1.2 治疗方法 按肺炎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存在合并症者,对症处理。重者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注意纠正心力衰竭,保护心脏。具体方法如下:药物:毒毛旋花子甙K(国药准字:H31021729)按0.004 mg/kg或酚妥拉明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0438),按0.5~1.0 mg/kg加阿拉明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1736)按0.05 mg/kg加入10%葡萄糖20-5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烦躁不安者肌注异丙嗪注射液1 mg/kg,每日1次至病情稳定后停用。对哮喘持续状态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平喘合剂(自拟)或麻杏甘石汤加减。药物组成:麻黄、半夏、五味子、川贝母、地龙、僵蚕、黄芩、甘草、杏仁、桑白皮、葶苈子、白果、胆南星、椒目等。用法:温水煎服,每日2次。

    2 结果

    2.1 自拟判断疗效标准 ①显效:用药2-3 d喘咳明显减轻,10d以内喘咳停止,肺内体征全部消失;②有效:用药2~3d喘咳减轻,10d之后喘咳停止,肺内体征部分消失;③无效:用药2~3d喘咳未见减轻者。

    2.2 临床疗效 治疗中,除6例病情危重收住院外,其他均在门诊观察治疗。最短4d,最长12d,所有患儿均是连续输液5d,停输液治疗1d。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在体温下降、平喘止咳、肺部干湿啰音消失和三凹征改善等,均有显著疗效,显效21例,有效5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23%。

    3 讨论

    肺炎多属中医“邪气闭肺,肺失宣降”,历代医家主张“以宣通肺闭为主”。如,汉代张仲景所立解表之祖方:麻杏石甘汤,体现“宣开”特点,沿用至今仍为治疗肺炎经典方剂。小儿肺炎多为外感风邪而发,风邪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仅见于阳虚体质,或发病初期阶段,形成肺炎后,多寒随热化,以风热证常见[1]。风寒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经,肺被邪束,闭而不宣,郁而化热,炼液为痰,痰阻气道,肺为痰阻,宣降无权。轻者发热咳嗽,重者出现壮热持续,痰鸣气促,咳嗽喘

    憋,鼻翼煽动,呼吸困难等一系列肺气郁闭的证候。如邪盛正虚,痰热郁肺,闭阻气道,而致心血不畅,脉道雍滞,则见颜面口唇紫绀,舌质紫暗等气滞血瘀之证。肝为藏血之脏,在重症病例中,常因气滞血瘀而出现肝脏肿大。或气血失调,正不胜邪,则在鼻翼煽动的同时,出现四肢不温,大汗淋漓,脉数无力等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的变证。总之,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肺气闭塞是病理演变之结局,肺闭与血瘀常可导致心气不足,阳气虚损之变证。或发病时有痰黏、胸闷、喘憋的气机壅塞症状,而痰又是喘的宿根,水液代谢障碍的产物。故治疗大法是,疏“非时之感”,理“壅塞之气”,化“胶固之痰”,泻“停滞之水”。

    研究表明麻黄、杏仁、地龙、僵蚕、椒目、桑白皮、葶苈子、白果均有良好的平喘作用[2]。其中麻黄其化学结构与肾上素相似,能使器官平滑肌松弛,阻止过敏介质释放;使末稍血管收缩而缓解支气管黏膜肿胀改善通气。地龙通络清热,解痉平喘,能拮抗组胺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以阻止支气管痉挛;使毛细血管透性增加,以利于炎症渗出物的吸收。白果上敛肺气除咳逆,下行湿浊而定喘,兼有抑菌的作用。葶苈子、杏仁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止喘。桑白皮泻肺中水气而平喘。黄芩有广谱抗菌、抗病菌作用其所含黄芩素能抑制IgE所引起的变态反应,防止肥大细胞颗粒脱落,减少组胺释放,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该方配伍麻黄、地龙、桑白皮还能解热。川贝化痰平喘,五味子敛肺止咳,以防肺气耗散,半夏燥湿化痰,细辛、干姜辛散表邪温肺化饮。酚妥拉明、阿拉明合用通过抑制α受体,兴奋β受体,能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肺通气功能,扩张血管,改善肺循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微循环。增加呼吸中枢血液供应,提高呼吸中枢兴奋性,从而改善呼吸频率、节律。

    毒毛旋花子甙K为正性心肌收缩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有效射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纠正、预防心力衰竭,改善肺循环,有利于肺炎的恢复。冬眠药物使患儿逐渐进入浅睡眠状态,使肌体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保护性抑制。平稳度过炎症急性期,利于抗生素有效发挥作用,加快炎症吸收。配合中药有效改善微循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彦敏,荆鲁.儿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38-39.

    [2] 谢海洲.中药简明手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3-114.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性疾病102例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Pilon骨折32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