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3例

    发表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107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肖敏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医院中医科(402260)

    吕荣锋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医院中医科(40226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3例,收到了较好效果,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2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46例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66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5年。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范围及全身状况等资料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成都)所通过“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提出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西医对照组疗程为2个月。予柳氮磺吡啶4g/d,分次口服。地塞米松10mg/d。7~14d后改为泼尼松口服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1.3.2 治疗组 予柳氮磺吡啶4g/d,分4次口服。中药治疗,根据病情轻重,注意休息,少渣软食,根据辨证加减内服中药,治以行气健脾,清热凉血。药用:黄芩15g,黄连8g,赤芍25g,青皮、槟榔、厚朴、木香各10g,当归、红花、桃仁、枳壳各10g,地榆30g,山楂2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锡类散1 g,置于200ml 生理盐水中并加温至38℃左右。每晚1 次保留灌肠。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2~3次,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复查纤维结肠镜。

    2 结果

    2. 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肠镜复查粘膜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阴性,肠镜复查粘膜基本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检查呈轻度异常,肠镜复查粘膜病情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及肠镜复查均无改善。

    2. 2 治疗结果 见表1。   注:经统计学处理:P<0.01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感染、遗传及免疫三大因素及相互作用有关。柳氮磺吡啶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等作用[2]。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为脾虚湿盛,主病在脾,标为湿热内蕴,气机郁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主,辅以健脾益气,标本兼顾[3]。方选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清肠利湿;地榆、山楂、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凉血止血;青皮、槟榔、厚朴、木香、枳壳行气导滞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锡类散由牛黄、硼砂、珍珠、青黛、象牙屑、人指甲、冰片等组成,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之功效[4]。保留灌肠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又能使药物直接对局部病灶发挥作用[5]。诸药合用,能协调平衡整体,调节气血,调整阴阳,有效地调节机体亢进的免疫功能,改善植物神经紊乱状态,抗菌解毒,减轻或缓解症状,减少复发,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治疗观察,口服柳氮磺吡啶与中药,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与单独口服柳氮磺吡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较,在近期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口服柳氮磺吡啶与口服中药联合中药锡类散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1.

    [3] 李献航.健脾安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J].河南中医,2007,27(11):53.

    [4] 张新萍,雷光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9:66.

    [5] 陈宝坤,刘艳芳,郑爱萍.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7):28.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12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32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