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医临床》

    益气化痰法治疗小儿哮喘反复发作35例

    发表时间:2012-12-08  浏览次数:1324次

    作者           单位

    龚乾龙   西华大学校医院,四川成都610039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以发作性哮喘、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以1~6岁患病较多,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1998—2009年,笔者应用益气化痰法,用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小儿哮喘反复发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门诊患儿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12岁,平均6岁。均为西医解痉、抗炎、吸氧等系统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而求治于中医治疗的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喘促、咳痰为主,双肺闻及哮鸣音。血常规及X线胸片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分脾肺气虚、痰壅气滞和脾肾气虚、痰壅上泛2型。咳嗽、气促、痰多色白、食少、倦怠乏力或气短懒言、自汗怕冷,舌淡苔白腻、脉细缓,属脾肺气虚、痰壅气滞型,治宜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药物组成:党参20 g、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半夏10 g、甘草6 g、紫苏子10 g、白芥子10 g、莱菔子10 g。咳嗽、气促、痰多清稀、形寒怯冷,舌淡苔白腻、脉细无力,属脾肾气虚、痰壅上泛型,治宜补气健脾、温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桂附。药物组成:党参20 g、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半夏10 g、甘草6 g、紫苏子10 g、白芥子10 g、莱菔子10 g、制附片10 g(另包先煎2 h)、桂枝10 g。服用方法:体质量20 kg以下儿童每次服100 mL,每天3次;20 kg以上儿童每次服200 mL,每天3次。

    3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临床查体及X线胸片,自拟如下标准。痊愈:双肺哮鸣音完全消失,X线胸片显示正常。好转:双肺哮鸣音完全消失,X线胸片显示肺过度充气,透明度增高,肺纹理增多。无效:双肺哮鸣音及X线胸片无改变。

    3.2治疗结果

    35例患儿,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

    4典型病例

    案例1患儿王某,男,5岁,出现咳嗽、喘促6 d,听诊双肺闻及哮鸣音,经西医抗炎、平喘治疗后病情一度得到控制,停药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反复多次而且夜不能安睡,遂求治于中医。刻诊:患儿双肺仍有哮鸣音,面色苍白无华,纳差,精神差,舌苔白腻,脉细缓。辨证:脾肺气虚、痰壅气滞。治则: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党参20 g、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半夏10 g、甘草6 g、紫苏子10 g、白芥子10 g、莱菔子10 g。患儿服1剂后当晚不咳喘而安睡,次日听诊双肺哮鸣音明显减少。服2剂后患儿咳喘症状消失。服3剂后患儿纳食、精神均正常。续用上方调理1周,随访2年未复发。

    案例2患儿李某,男,6岁,气促、咳嗽、张口呼吸、喘促不能平卧5 d,西医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静脉给予头孢拉啶、地塞米松、氨茶碱治疗5 d后,患儿时有缓解,停药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再次经上述治疗效果不明显,遂转中医治疗。刻诊:患儿双肺哮鸣音、痰多清稀、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形寒怯冷、头汗出、纳呆,舌淡苔白腻,脉沉数。辨证:脾肾气虚,气化无力,痰壅上焦。治则:补气健脾化痰,温肾纳气平喘。方用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桂附:党参20 g、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半夏10 g、甘草6 g、紫苏子10 g、白芥子10 g、莱菔子10 g、制附片10 g(先煎2 h)、桂枝10 g。服3剂后缓解,6剂后诸症消失。用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调理1月,回访1年无复发。

    5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西医治疗主要以解痉和抗炎为主,首选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茶碱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仍然是经典治疗方案[1]。临床上大多数患儿经过系统治疗,可以痊愈,但仍有一部分患儿不能缓解。

    中医对此病有独到的认识,小儿生理发育上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育婴家秘》述“脾常不足”,本病较早见于《丹溪心法》。《幼科发挥·哮喘》记载:“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说明本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临床特点。根据大多患儿都经西医治疗,停药即复发的特点,本病按分期应属哮喘发作期,但患儿经西药治疗后,身体虚弱,痰饮蓄肺,脾肺气虚,久病及肾。依据中医辨证,用益气化痰法,选方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治之。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陈皮、半夏除湿化痰,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降气平喘化痰,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自汗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肾虚不纳加肉桂、附片温肾纳气。本病属本虚标实,治疗上益气与化痰同用方能奏效。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5-179.

    [2]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7,37-41

    ↑上一篇:垂体性高血压伴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下一篇:中药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喘憋性肺炎60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