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医临床》

    略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临床辨证施治

    发表时间:2012-12-12  浏览次数:133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飞鹏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医院(057150)

    赵现坤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医院(057150)

    1 病因病机

    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为尿血、肌衄、水肿。中医学认为紫癜性肾炎是由于血毒内蕴、复感风邪(或过食辛甘厚味动风之品,或因药物过敏),机体不受,以致风热相搏,邪毒郁而化热,扰动血络,迫血妄行,外渗肌肤则为紫癜,发斑形成肌衄;内渗于里,迫于中焦肠胃,气机阻遏则腹痛频作,便血;内侵肾脏,阴虚火旺,损伤肾络,而为尿血、尿浊;邪毒入血,血与热结而成瘀,气血循行不畅,阻于关节脉络,不通则痛,而致关节疼痛;阳气有余而阴不足,肝肾阴亏,虚火内生,血随火动,血不循经则见各种血证;久则热伤气阴,气阴两亏,或脾肾气虚,不能固摄,晚期可致脾肾两亏、浊邪内停而成尿毒重症。

    2 辨证施治

    2.1 风邪外袭

    2.1.1 风热型 主证:腹痛、关节疼痛、皮肤紫癜、尿色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散邪。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白茅根、丹皮、赤芍药、甘草。

    2.1.2 风寒型 主证:腹痛、关节疼痛、肌肤紫癜,舌质淡,苔白,脉浮紧。治则:辛温解表、散邪。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秦艽、羌活、独活、川芎、云茯苓、白茅根、甘草。

    2.2 火毒迫血 主证:发热、咽痛,头晕头痛、口渴欲饮,尿血,血色鲜红,可有便血、皮肤紫斑,密集成片,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紫草、赤芍药、白茅根。

    2.3 阴虚火旺 主证:发热退后,皮肤紫癜反复发作,口干咽燥,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尿血不止,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火,凉血止血。方药:大补阴丸合阿胶汤加减。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阿胶、生地黄、黄芩、旱莲草、小蓟、地骨皮、银柴胡、白茅根。

    2.4 脾肾不固 主证:皮肤紫癜已退,尿血色淡,面色苍白,精神困顿,体倦食少,头晕目眩,便溏,舌淡,脉细弱。治则:补益脾肾,益气摄血。方药:参苓白术散合无比山药丸加减。黄芪、白术、云苓、山药、苡仁、苁蓉、山萸肉、杜仲、牛膝、五味子。

    2.5 脾胃湿热 主证:皮肤紫癜偶尔出现,尿蛋白不消,脘闷纳呆,腹满,面部痤疮,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则:清化湿热。方药:连朴饮加减。黄连、厚朴、菖蒲、半夏、栀子、豆豉、白茅根、白蔻仁、赤芍药。

    3 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10岁,初诊日期:2008年4月18日。患者于2008年3月15日出现发热,双下肢紫癜,血尿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4.29g/L,口服强的松30mg 1/日,保肾康25mg 3/日,查咽部充血,舌尖红,脉细数,尿常规蛋白3+,潜血2+,肾功能无异常,证属阴虚血热,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药:生地黄12g,牡丹皮10g,地骨皮10g,玄参10g,当归6g,赤芍药10g,白茅根20g,小蓟10g,甘草6g。共服用3个月,至2008年7月20日复诊时尿常规完全正常,嘱继续服药以巩固疗效。

    4 临证心得

    紫癜性肾炎以中西医结合疗效为好。急性发作阶段,激素治疗可使紫癜迅速消退、尿蛋白减少,但停药易复发。为达到完全缓解,可同时配合中药,使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顺利减停,尿蛋白及尿中红细胞早日消失。Y

    参考文献

    [1] 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37-542.

    [2] 张琪.漫话紫癜肾[J].新中医,1991,(7):12-13.

    [3] 梁萌.中西医肾脏病诊治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5.

    ↑上一篇:记中医临床大家朱良春教授
    ↓下一篇:浅议中医临床教学实践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