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药学其他》

    HPLC法测定复方茶碱麻黄碱片中四种组分的含量

    发表时间:2014-06-03  浏览次数:1368次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塞多利斯BP-211D电子天平。1.2 试药茶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121-199903);咖啡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71215-200305);可可碱(厂家提供精制原料,按国家标准标定含量为99.70%);盐酸麻黄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714-9202);复方茶碱麻黄碱片样品(某厂家提供),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二氢钾、三乙胺等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色谱柱:Dismonsil(Dikma)C18(20cm*4.6mm,5μl);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三乙胺(77:23:0.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柱温为40℃。2.2 试验液的制备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可可碱、茶碱、盐酸麻黄碱、咖啡因对照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含可可碱、茶碱、盐酸麻黄碱、咖啡因分别为25μg、25μg、10μg、1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厂家提供样品适量,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茶碱12.5mg),置20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适量,超声溶解,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2.2.3 阴性空白溶液取处方项下除可可碱、茶碱、盐酸麻黄碱、咖啡因以外其他辅料的处方量,照“2.2.2”项下方法制备,即得。2.3 专属性试验分别取“2.2” 项下三种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空白试验无干扰,色谱图见图1、图2。图1 供试品溶液图2 阴性空白溶液2.4 检测限取1.0ml可可碱的浓度为2.532μg/ml、盐酸麻黄碱的浓度为1.091μg/ml、茶碱的浓度2.468μg/ml、咖啡因的浓度为 1.550μg/ml的对照品溶液,置100ml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进样20μl,记录色谱图,盐酸麻黄碱的主峰高约为噪音的3倍。经计算,以盐酸麻黄碱计,检测限为10.91ng/ml。2.5 定量限取5.0ml可可碱的浓度为2.532μg/ml、盐酸麻黄碱的浓度为1.091μg/ml、茶碱的浓度2.468μg/ml、咖啡因的浓度为 1.550μg/ml的对照品溶液,置100ml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进样20μl,记录色谱图,盐酸麻黄碱的主峰高约为噪音的10倍。经计算,以盐酸麻黄碱计,检出限为54.55ng/ml。2.6 线性试验考察分别精密称取可可碱、茶碱、盐酸麻黄碱、咖啡因对照品26.96mg、24.47 mg、10.62 mg、14.90 mg置于200ml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溶液超声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1ml、2ml、5ml、7.5ml、10ml,分别置5个不同的25ml量瓶中,加0.1mol/L的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各溶液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可可碱、茶碱、盐酸麻黄碱、咖啡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A=78.963C+15.992,r=1.0000、A=71.758C+11.578,r=1.0000、A=21.686C-0.3131,r=1.0000、A=89.385C+3.6424,r=1.0000;线性范围分别为5.392 μg/ml~53.92 μg/ml、2.124 μg/ml~48.94 μg/ml、4.894 μg/ml~21.24 μg/ml、2.98 μg/ml~29.8 μg/ml。2.7 精密度试验取“2.2.1”项下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连续进样5次,分别测定峰面积,可可碱、盐酸麻黄碱、茶碱、咖啡因的面积RSD(n=5)分别为0.2%、0.1%、0.4%、0.2%。2.8 稳定性试验将同一供试品溶液于室温下放置20小时,分别于0、1、7 、14 、20小时,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分别测定峰面积,可可碱、盐酸麻黄碱、茶碱、咖啡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4%、0.5%、0.3%、0.4%,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中四种成分在20小时内稳定。2.9 回收率试验称取处方量辅料9份(80%、100%、120%),分别置200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可可碱、茶碱、盐酸麻黄碱及咖啡因对照品适量(80%、100%、120%),照“2.2”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定,计算回收率。可可碱、盐酸麻黄碱、茶碱、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RSD=0.5%),100.5%(RSD=1.0%),00.2%(RSD=0.6%),100.7%(RSD=0.7%)。2.10 样品的测定 取三批样品,依法测定含量,结果见表1。表1 三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3 讨论3.1 流动相的选择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1097)-2002(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十一册)]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标准中含量测定所用的流动相,经过摸索,选择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三乙胺(77:23:0.02)为流动相。用两支C18柱测定,均可将茶碱、咖啡因、可可碱、盐酸麻黄碱很好的分离。色谱柱信息及各组分理论板数结果见表2。表2 色谱柱信息及各组分理论板数3.2 检测波长的确定精密称取茶碱对照品11.23mg,用0.1mol/L的盐酸溶液溶解并制成11.23μg/ml的溶液,在200nm-3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最大吸收波长为203nm;精密称取可可碱对照品12.10mg,用0.1mol/L的盐酸溶液溶解并制成12.10μg/ml的溶液,在200nm-3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最大吸收波长为204nm;精密称取咖啡因对照品8.03mg,用0.1mol/L的盐酸溶液溶解并制成8.03μg/ml的溶液,在200nm-3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最大吸收波长为206nm;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5.34mg,用0.1mol/L的盐酸溶液溶解并制成5.34μg/ml的溶液,在200nm-3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最大吸收波长为206nm。综上,四种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210nm以下,但一般检测波长应在210nm以上,故选择215nm为测定波长【参考文献】[1] 《中国药典》第一部、第二部(2010年版)[S].[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1097)-2002(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十一册)]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质量标准[S].[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0512)-2002(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六册)]可可碱质量标准[S].

    ↑上一篇:RP-HPLC法检测0.2%苯酚溶液含量
    ↓下一篇: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细菌学分类及耐药性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