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药学其他》

    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频发TIA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1491次

    频发TIA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各种原因造成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其具有局灶性、短暂性、反复性等临床特点,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 min,不超过1 h的,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CT、MRI无责任病灶。而每天发病超过2次的患者称其为频发TIA患者[1]。频发的TIA或持续时间长的TIA是脑梗死的先兆和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对频繁TIA高度的警惕,及时制定具体的、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选择2011年1月~2012年 1月56例频发性TIA患者,对其采取对照治疗的方法,以此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56例患者,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有关频发性TIA方面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也均系入院前其症状频繁发作。男30例,女26例,年龄45~80岁,平均(60.1±7.5)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8例,高血脂患者4例,抽烟患者1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症状及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短暂性与局限性的脑功能缺失,并伴有视网膜功能障碍,每天发病数次不等、临床症状持续2.5 min~1 h自行缓解,不遗留任何症状及体征,影像学 CT、MRI未发现相应的责任病灶。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患者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合理控制血压和血糖,调整血脂,并且予以阿司匹林10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波利维75 mg,1次/d;阿司匹林与波利维联用治疗14 d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两组进行疗效观察。

    1.4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3 d和14 d TIA临床发作控制率;观察治疗14 d后1个月内TIA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进展为脑梗死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后均行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并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治疗后经1年随访(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9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同时应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生化检查,颈部动脉血管超声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斑块积分等检测,部分患者需经颅脑CT检查。

    1.5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治疗后3 d内TIA发作得以控制,1 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3~14 d内TIA发作频率减少,1个月内发作显著减轻(发作频率减少≥50%);无效:治疗14 d后 TIA发作未得以控制,1个月内发作频率无显著减少或较之前增加;恶化:转为脑卒中。

    1.6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取对照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根据相关观察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经过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的远期生活改善情况也同样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定期进行的相关检查结果优良率为9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6%。详见表1。

    3 讨论

    以往研究表明,脑动脉狭窄、心脏疾患或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因素是导致TIA发生的重要因素[3]。阿司匹林作为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已经被证实。阿司匹林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变为前列腺素(PG)及血栓烷素A2 (TXA2);氯吡格雷(波立维)是一种强效的新型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它继发的ADP可介导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还能阻断其他激动剂通过释放ADP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这种抑制及阻断是不可逆的[6]。近年来的国内外报道指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能有叠加的益处。本次研究中,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频繁TIA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能明显减少TIA发作次数,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贯绯,付铁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6):74.

    [2] 刘宏顺,张春良,顾莹辉,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9):648.

    [3] 吴义方,林群力,郑声浩,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6):38.

    [收稿日期:2013-03-28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降压药对小鼠胚胎与发育毒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探讨减少配药时针头切割胶塞掉屑的方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