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临床药学》

    抗肿瘤药伊立替康的临床使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4-08-01  浏览次数:1440次

    伊立替康是近年来临床治疗肿瘤的新药物之一,属于喜树碱类药物。该药物自1987年开始进行临床试验,治疗效果显著。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择40例小细胞癌患者,对其中的20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2月40例小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 9例;年龄48~69岁,平均(51.6±3.4)岁;其中小细胞肺癌 13例,肺外小细胞癌7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8~69 岁,平均(51.6±3.4)岁;其中小细胞肺癌14例,肺外小细胞癌6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治疗,均处于局限期(LD)。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 . 2 方法: ① 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伊立替康( 国药准字 H20084572,齐鲁制药有限公司)60 mg/m2加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1次/7 d;静脉滴注顺铂(国药准字H20056422,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5 mg/m2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 次/2 d。②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依托泊苷100 mg/m2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天静脉滴注1 h,1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 30 d。

    1.3 疗效评定:根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①完全缓解(CR):在治疗后,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②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维持4周以上。③好转(MR):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25%以上,但<50%无新病灶出现。④进展(PD):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为CR和PR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

    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 (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伊立替康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特有的作用机理, 使其在治疗中往往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任何影响,而且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临床开展了大量有关CPT-11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但是仍然无法处理该药物出现的代谢、疗效、不良反应等多方面的问题,关于伊立替康的许多内容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总之,明确上述方面的机理, 优化治疗方案, 才能够更好的治疗肿瘤[1-3]。小细胞癌又称燕麦细胞癌,目前的临床医学尚无法解释小细胞癌的来源,多数学者认为是来自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或者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3-6]。近年来治疗小细胞癌的药物中效果最为理想的就是伊立替康,该药物属于喜树碱类半合成药物,抑制DNA单链的重连,并使其断裂,进而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可见小细胞癌患者采用该方案治疗的疗效确切。综上所述,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张 斌,刘慧燕.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4):249.

    [2] 卜丽佳,张逸寅,熊福星,等.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11(7):1372.

    [3] 智玲玲,李志英.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08. [4] 宋 敏,李 磊,常志伟,等.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69. [5] 刘俊宝,张育荣,屈 涛,等.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选择[J].中国肿瘤临床,2013,23(8):1464.

    [6] 刘忠立,赵兴宇.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9):2016.

    [收稿日期:2014-05-13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左旋咪唑与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
    ↓下一篇: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