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临床药学》

    药品不良反应6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1092次

    药品不良反应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轻则会造成毒副作用和过敏等反应,重则危及生命[1]。此外滥用抗菌药物还会导致细菌耐药,造成“无药可用”的局面。为此需要尽可能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信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2]。笔者具体探讨了我院药品不良反应60例的报告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60例患者。入选标准:符合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60岁,平均(45.62±3.36)岁。

    1.2调查资料:调查的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病史、年龄、病程、疾病状况,其次为用药情况,包括用药类型、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第三为不良反应状况,包括不良反应表现和不良反应类型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软件与SAS 9.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情况:在6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23例,恶心呕吐14例,发热乏力10例,皮疹过敏8例,其他5例,无肝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2.2不良反应发生的对应药品分析:经过观察,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包括中药注射剂、西药抗菌药物注射剂、中药口服制剂等。具体对应情况见表1。

    3 讨论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比如川芎在小剂量时能收缩子宫,大剂量时反而能使子宫麻痹、停止收缩[3]。2011年开始卫生部门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滥用抗菌药品专项治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滥用抗菌药品整顿行动,进一步规范药品临床应用,防止药品滥用,目前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

    在6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23例,恶心呕吐14例,发热乏力10例,皮疹过敏8例,其他5例,无肝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药品的自身反应或使用者的年个体差异外,正确的用法、用量才是药品安全的根本所在[4]。

    通过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包括中药注射剂,西药抗菌药物注射剂,中、西药口服制剂等。一般来说,静脉给药其药物成分都直接进入血液中,药品浓度较高,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5]。此外,这与患者自身的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中药的很多组分不明确,在提取过程中杂质的引入或主要成分分离不纯等,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不良反应的预防中,要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掌握西药的毒性、不良反应和中药药源性疾病的表现和救治措施;在临床用药方面,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要遵医嘱,不能擅自改变剂量、服用方法;临床医师在接诊时首先要询问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有无药物过敏史,通过仔细询问把住了第一道关口;患者在药房拿药时要接受药剂师的“四查十对“核对无误后再交到患者手中,详细交待服用剂量和方法、注意事项等。对需要输液的患者,若是空腹则提醒先去吃点东西再去挂水,这是第二关。第三关到了护士站,我院的护士(师)们细心核对,必须根据各药品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合理配伍,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即刻停药就医[6]。 

    总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皮疹等,主要由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抗菌药物注射制剂所引起,要积极加强预防与管理。我院依据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要求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并由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整理以及网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做到及时、迅速、准确、有效。进一步减少药品不良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切实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用药安全。    

    4 参考文献

    [1]高丽云,阂简书,岳建国.输液配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10(2):149.

    [2]左铮云,卢毓熊,爱平.应加强中西药配伍的基础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61.

    [3]王瑞红,郝丽萍.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的配伍禁忌[J].临床医药实践,2002,11(8):89.

    [4]高丽云,岳建国.输液配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8(2):149.

    [5]张鉴,魏爱英,李彦博.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14.

    [6]林克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模式探讨[J].中国药品警戒,2006,3(2):119.

    ↑上一篇:阿达帕林凝胶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下一篇:针灸联合西药治疗颈椎病25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