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生药学》

    小蛇菰的生药鉴别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1427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陈吉炎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李聪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安志斌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蛇菰科植物小蛇菰Balanophora minor Hemsl,又称“文王一支笔”,具有清热解毒、壮阳补肾、理气健脾、止血生肌的功效。主要含有三萜类、苯丙素类、甾醇类、鞣质类、黄酮类等成分[1]。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消化道出血、月经不调、阳痿、慢性肝炎等症[2]。另报道有解酒毒的作用[3]。蛇菰是鄂西北武当山、神农架林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草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蛇菰又称“葛花菜”“葛乳”,李时珍曰“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精华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其色赤脆,盖蕈类也。气味甘苦,无毒,用于醒神、治酒积”[4]。该药属于寄生植物,生长期特短,资源稀少,故在当地民间视为名贵中草药[5]。对小蛇菰的生药学鉴别特征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为拟订质量标准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

    小蛇菰样品分别采自十堰市茅箭区伏龙山(赛武当)、十堰市茅塔乡洞子沟村洞子沟和房县桥上乡杜川村,经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陈吉炎教授鉴定为蛇菰科植物小蛇菰Balanophora minor Hemsl的全草。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性状

    药材样品为带有地下根茎的全草。植株矮小,长2.5~5 cm。根状呈不规则块状。花茎着生有鳞片状鳞叶,互生,呈卵圆形,长约1 cm,先端2裂。肉穗花序顶生,狭长圆形。见图1。

    2.2 显微鉴别

    2.2.1 花茎(直径0.5 c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细胞体积较小,呈椭圆形或类圆形,排列紧密。表皮以内几乎全部为基本薄壁组织,无皮层、中柱和髓部的分化。薄壁细胞呈类圆形或椭圆形,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明显。外韧型维管束散在,直径较小;韧皮部在维管束中占较大的比例,细胞类多角形,排列紧密;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不发达,仅见导管1~3个,微木化。薄壁组织中有油细胞散在,有的可见离生式或溶生式分泌道散在。见图2。

    2.2.2 鳞叶横切面

    呈新月形。叶脉部位的上下表面呈微波状。上下表皮细胞均为1列。细胞较小,呈类方形。叶肉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薄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中脉维管束3个,偏向于上表皮的下方;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不发达,导管仅1~3个。叶肉组织中有油细胞散在。见图3。

    3 小结

    3.1 小蛇菰是鄂西北具有地方特色药材之一

    文王一支笔、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在鄂西北武当山、神农架林区习称“四个一”。蛇菰科蛇菰属小蛇菰是“文王一支笔”的主要来源。植物生长期短(大约一个月),一般仅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出现,民间将同科同属的多种植物均作“文王一支笔”使用。植物形态非常奇特美观,由于花序粉红色,卵圆形,花茎较短,外形颇似毛笔,故称“文王一支笔”。该类原植物为寄生,喜生于林下肥沃潮湿之处,生长期短,难以进行人工栽培,故野生资源稀少。同时由于疗效肯定,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本草纲目》列为菜部),仅靠野生资源很难满足医疗市场的需求,在发掘其医疗价值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人工培育和开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3.2 组织结构显示初生构造小蛇菰属于双子叶植物,按照其植物形态及生长发育规律,双子叶植物大多具有次生生长和次生构造的分化。而小蛇菰花茎横切面显微构造显示,表皮以内几乎全部为基本薄壁组织,无皮层、中柱和髓部的分化;维管束散在,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不发达,仅见1~3个导管。花茎的这些特征与单子叶植物茎的显微构造非常相似,这可能与小蛇菰的生长期特短,仅保留有初生生长有关。小蛇菰的叶肉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呈现等面叶的特征,这些可能与叶的上下表面受光程度均较弱有关,亦是与一般双子叶植物异面叶的不同之处。

    3.3 小蛇菰组织横切面可见分泌组织在花茎和叶横切面中均可见大量的油滴,有的还可见离生式和溶生式分泌道,这些分泌组织的特征可以作为小蛇菰的生药鉴别的依据之一。其理化鉴定和化学成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 慧,罗 兵,邹 坤.蛇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809.

    [2]黄代才.鹿仙草临床运用辑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5:276.

    [3]戎聚全,张朝卿,沈振华,等.蛇菰抗酒毒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6:347.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刘衡如校正,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18.

    [5]曹志雄.十堰药用植物[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63.

    ↑上一篇:山黄麻的生药鉴定
    ↓下一篇:蒙药杉叶藻的生药鉴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