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生药学》

    母草及泥花草的生药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10  浏览次数:136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林微微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林泽音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李志亨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姬生国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母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美欧两洲有少数种分布,我国有约26种,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海南等省。母草属多种植物均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抗菌消炎等作用,广东省民间常用于煲凉茶或煲汤。目前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极少,故本文选择该属植物中的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inn.) F. Muell和泥花草 Lindernia antipoda (Linn) Alston [1,2]进行生药学研究,以期为该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定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植物样品采于广州大学城,经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姬生国副教授鉴定为玄参科母草属植物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inn.) F. Muell、泥花草Lindernia antipoda (Linn) Alston的全草。

    1.2 仪器 Nikon YS100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数码摄像(Motic BA200)、电热鼓风恒温干燥器(上海迅能电热设备有限公司)、WD9403C型紫外分析仪(北京六一仪器厂)、HK3300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性状鉴别

    2.1 母草

    常皱缩成团,无毛或嫩枝被毛。茎四棱形,扭曲,多分枝,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有时中空。叶对生,多皱缩,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阔卵形或三角卵形,长8~15 mm,顶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疏有浅齿。有时带花,花淡紫色、浅蓝色,二唇形,上唇直立,常浅2裂,下唇略较长。蒴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气微,味淡。

    2.2 泥花草

    多皱缩,全株无毛。茎圆柱状,有纵纹,下部茎节间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叶片展平后呈长圆形、狭椭圆形或线状倒针形,长0.8~4.5 cm,宽0.6~1.2 mm,顶端圆或有时急尖,基部楔形,下延成柄,边缘具细锯齿或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花紫色、淡紫蓝色或白色,略呈2唇形,上唇2浅裂, 下唇3裂, 与上唇近等长。 蒴果柱形, 长约2 mm,顶端渐尖。气微,味淡。

    广东药学院学报 第26卷 第1期 林微微,等.母草及泥花草的生药学研究

    3 显微鉴别

    3.1 母草茎横切面

    切面呈四方形。表皮细胞类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皮层较宽,中间有通气组织围成大型气腔多数,四角有明显棱脊,内各有1个纤维束,细胞壁较厚。维管束四角处发达,韧皮部较窄,形成层环类方形,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纤维构成,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见图1、图2。

    3.2 母草叶横切面

    叶上下表皮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栅栏组织通常为1列细胞。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木质部导管2~7个排列成行,韧皮部细胞较小。见图3。

    3.3 母草粉末

    粉未黄棕色。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腺鳞多数,腺头4个细胞,内含黄棕色分泌物,柄单细胞;花粉粒类球形,外壁有细密短刺,具3个萌发孔;纤维平直,长梭形,壁较薄,常数个聚集在一起。厚角细胞多角形,多见螺纹导管;偶见石细胞,长方形或椭圆形。少见草酸钙方晶。见图4。

    3.4 泥花草茎横切面

    切面呈类圆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可见非腺毛及气孔。皮层较宽,其间散在有多个纤维束,细胞排列紧密,壁较厚。维管束通常有6个,与皮层纤维束相对应,韧皮部较窄,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纤维构成,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见图5、图6。

    3.5 泥花草叶横切面

    叶上下表皮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有气孔,偶见非腺毛。栅栏组织通常为1列细胞。海绵组织为5~6列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木质部导管2~6个排列成行,韧皮部细胞较小。见图7。

    3.6 泥花草粉末

    粉末黄绿色。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非腺毛多为单细胞,顶端尖,基部钝圆,平直或弯曲;纤维细长;多见螺蚊导管。见图8。

    4 理化鉴别[1,3]

    4.1 还原性糖及糖苷成分的鉴别

    取样品粗粉各1 g,各加入蒸馏水10 mL,加热提取10 min,滤过,分别取滤液1 mL置2支试管中,1支加5%的α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可见试管液面有紫色环产生。另1支加入Fehling试剂,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4.2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鉴别

    取新鲜药材1 g,切碎,置试管中,加入1%盐酸5 mL,浸渍5 h,取上清液1 mL,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由微黄色变成亮黄色。

    4.3 氨基酸类成分的鉴别

    取样品粗粉0.4 g,置小烧杯中,冷水浸提12 h,滤过,取滤液2 mL,置试管中,加入5滴茚三酮试液[3],沸水浴10 min,溶液颜色无变化。

    5 讨论

    5.1 显微鉴定中在母草茎的横切面中皮层有明显的通气组织,并形成大型气腔,而泥花草的皮层中则没有通气组织,这可能与母草多生长在离水较近的地方,而泥花草多为旱生有一定关系。母草在4个棱脊处均有纤维束存在,而泥花草则有6个纤维束存在,提示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5.2 《广东植物志》中对母草和泥花草的性状描述为:“整个植株均无毛[2]。”但本实验发现泥花草的茎和叶的表皮均有非腺毛,组成非腺毛的细胞多为1个,且分布较少。

    5.3 理化鉴别试验方法是参照《中国药典》[3]和《全国中草药汇编》[1]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两种植物中均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氨基酸试验为阴性,与文献[4]中的记载有出入,尚需进一步验证。针对黄酮类、蒽醌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0-271.

    [2] 陈封怀.广东植物志(第四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385-390.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版社,2005:771.

    [4] 赵国平,戴慎,陈仁寿,等.中药大辞典(上册)[M].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092-1093.

    ↑上一篇:《生药学》教学改革体会
    ↓下一篇:光白英果实的生药学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