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药剂学》

    试论肉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发表时间:2012-12-27  浏览次数:145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丁舸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葛小继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胡珂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本经》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本草求真》亦谓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胞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由此可见,肉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现将其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 补火助阳

    肾为先天之本,中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阳又称命门之火,温养五脏六腑。若命门火衰,则推动温煦无力,可出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诸症。肉桂气厚纯阳,主入肾经,味辛能散,味甘能补,性热助阳。《药性赋》曰其:“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汤液本草》也谓其:“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其擅补命门之火,以助阳消阴,且作用温和持久,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临床上常与补火助阳的附子相须为用,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功,用于治疗肾阳虚弱,命门火衰证。如张介宾之右归丸,右归饮等即以二者配伍以培补肾中元阳,且伍以大剂量滋补肾阴药,以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临床上有以肉桂粉5g,1次服用,三周为1疗程,取其补火助阳之功以治疗肾阳虚型腰痛102例,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的报道[1]。可见肉桂补火助阳,以治肾阳虚衰为古今医家所应用。再者《和剂局方》之黑锡丹、苏子降气汤,两方中均用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且笔者又认为本品在方中与诸多降气化痰药同用,其温热之性又可助诸药燥湿化痰之力,使化痰之力更强,正如张仲景所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 引火归原

    肉桂甘热浑厚沉降,能走能守,既可补下焦之真火,又可引浮越之虚火归藏于肾。正如《本草从新》言其:“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所以多用于治疗元阳亏虚,虚阳上浮引起的戴阳、格阳等证及心肾不交。回阳救急汤主治阴寒内盛,阳微欲脱之危象。方中肉桂配附子、干姜,则温里回阳,引火归原之功益彰。对于心火亢盛,心肾不交之怔仲不寐诸症,可用交泰丸以治之,方中肉桂配伍黄连,寒热并用,水火既济,其中黄连入心经清泻心火,肉桂入肾经引火归原,二药共奏交通心肾之功。现代研究[2]交泰丸有效部位(黄连提取物、肉桂提取物)不同配比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泰丸不同配比的有效部位组合可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其中黄连和肉桂镇静催眠有效部位的最佳配比为4∶1。可见在黄连清心火的基础上,佐肉桂少许, 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3 通阳化气

    《景岳全书·癃闭》言:“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肉桂纯阳温散,善入肾经,有通阳化气,利关通窍之功。《得配本草》言其:“通上下之阴结,升阳气以交中焦,开诸窍而出阴浊。”对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的小便不通,可以滋肾通关丸治之,方中肉桂与黄柏、知母等清利湿热药相配伍,取肉桂通阳化气之功而助膀胱气化以利窍通便,使热从小便而去,以治疗热在下焦,小便不利等症。又《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之桂苓甘露散,亦取肉桂助下焦气化之功,使暑湿从小便而去,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小便不利等暑湿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3],附子、肉桂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有效扩张肾小球入球及出球小动脉;含有附子、肉桂的肾气丸可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肾功能恢复,增加尿量促进钠氯排泄。

    4 温中止泻

    《内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肉桂辛甘大热,主入肾经,又入脾经。故可用于治疗因中焦虚寒而引起的脘腹冷痛,饮水不消,完谷不化等症。《药论》言其:“温胃家之虚冷而泄泻遂宁。”真人养脏汤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者。方中肉桂温肾暖脾,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共奏温中健脾之功,以治其本。且笔者认为本品又入肾经善补命门之火,于此方中配伍,亦有益火补土之功。此外《局方》之大己寒丸,亦是取其温中止泻之功。

    5 温经散寒

    经络为人体运行气血之所,若为寒邪所中,“寒性凝滞”“不通则痛”可致腹痛、经闭、痛经等症。而肉桂辛散温通,偏走血分,温营血,散寒凝。《得配本草》言其:“入血药,即温行。”故可用于治疗寒凝经脉所致的腹痛、经闭、痛经等症。正如张介宾《景岳全书》所言:“血有寒滞不化及火不归原者,宜温之,以肉桂、附子、干姜、姜汁之属。”《医林改错》之少腹逐瘀汤,即以肉桂与小茴香、干姜、蒲黄等同用以温经散寒,增强活血祛瘀之效,治疗寒凝血瘀证。《景岳全书》中暖肝煎,亦取肉桂辛甘大热之性,配以小茴香、枸杞等以温肾暖肝,祛寒止痛,用以治疗肝肾不足,寒滞肝脉之疝气痛。另外肉桂外敷亦可,如《外科传薪集》之丁桂散,即用肉桂与丁香共捣末外敷,以温经散寒,并导药力深入,用于治疗寒厥头痛,虚寒腰痛等症。此外,临床常用药五温解凝膏,亦是以肉桂与胡椒、干姜、丁香等配伍,共奏温经散寒之功,以治疗结核硬块,瘰疬等症。药理学研究表明[4]:扭体和热板法实验都证明肉桂醚提物、水提物及桂皮醛都具有镇痛作用。

    6 通利血脉

    《灵枢·本脏》云:“经脉者,可以行气血而营阴阳……”脉为血之府,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濡养人体。若血在脉外,血无所束,则聚而成瘀。肉桂辛散,可通利血脉以散离经之血。《药性论》言:“主破血,通利月闭。”《本草求真》亦言可治“血脉不通,胞衣不下。”《经效产宝》取肉桂通利血脉之性,与姜黄等分为末,酒服,治疗产后余血作痛兼块者。《千金要方》亦取其与当归、蒲黄相配伍,以治打扑破伤,腹中有淤血等症。此外,肉桂辛散通利,可入胞宫,而破血堕胎。《本草汇》言本品:“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堕胎。”《本草新编》亦曰:“肉桂堕胎,乃单用之为君,而佐以堕胎行血之药,所以堕胎甚速。”故孕妇忌用本品。刘河间治痢名方芍药汤,强调治痢原则“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方用肉桂配以当归、芍药、木香、槟榔等药调气和营,行气活血以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7 通痹止痛

    《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医宗金鉴》亦云:“痹病通身肢节疼痛。”可见痹,多为气血不通所致。而肉桂辛热走窜,既可通利血脉,又可温阳祛寒而止痹痛。正如《日华子》所言本品:“通九窍,利关节,……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独活寄生汤为治久痹的常用方,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痹止痛,与当归、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相配以祛寒湿,益肝肾,补气血,止痹痛,用于治疗痹痛及痹痛日久而肝肾亏虚者。临床报道廖氏等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30例中老年腰腿痛,治疗1个疗程(15剂),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6.66%[5]。如此类方还有《景岳全书》之三气饮,《兰台轨范》之大活络丹等,其意亦在此。

    8 和阳通滞

    若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痰凝滞,痹阻于筋骨、肌肉、血脉、关节、肌表则可成阴疽。肉桂辛而大热,辛散温通,能破阴和阳,宣畅气血,因此可用于治疗阳虚寒凝,血滞痰阻引起的阴疽、流注等症。正如《本草纲目》所言其可:“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得配本草》亦言:“一切虚寒病并宜治之。”《外科证治全集》中阳和汤,取肉桂与麻黄、炮姜、白芥子等药相配伍,以祛寒邪,通血脉,和阴阳而治疗阴疽。又《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用肉桂治疗痈疖欲成,未见其头,但肿痛不已之症,《肘后方》亦用其与甘草、乌头相配,外敷治疗乳痈。

    9 温养气血

    肉桂,味甘,性大热,其甘温可补,与诸补益药相伍,可助温补之功。常与人参、当归、熟地等相配伍以温养气血,用于治疗久病正虚,气血两虚等证。诚如张秉成《成方便读》中释十全大补汤所言:“肉桂温血脉而和营血,且使诸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甚。”另外《三因极-病证方论》之人参养荣汤,方中肉桂与黄芪、当归、人参等益气补血药相配,意在取其助温养之力,以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如此类配伍还有《博爱心鉴》之保元汤等。

    10 佐制寒凉

    《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因此若过用寒凉之药,则易使气血凝滞而变生它症。肉桂辛而大热,常与大量寒凉药相配伍,而佐制诸寒凉药,以防寒性太过而伤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湿热痢疾之芍药汤,方中佐以少量肉桂与黄连、黄芩、大黄等诸寒药相配,取其辛热之性以防苦寒伤阳及寒凉凝滞而致闭门留寇,此取其佐制寒凉之功。另外《衷中参西录》之秘红丹,方中以肉桂与川大黄、生赭石相配伍,而佐制其寒凉之性,用于治疗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而致的吐血、衄血诸症。

    【参考文献】

    [1]高学敏,张廷模,张俊荣,等.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78.

    [2]李莉,曾艺玲.古方交泰丸镇静催眠有效部位配比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8,4 (10):29.

    [3]焦淑芳,喻 红.温阳通腑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阳虚浊毒证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2):51.

    [4]张明发,沈雅琴 . 温里药温经止痛除痹的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31.

    [5]廖世杰,陈春林 ,徐文清.独活寄生汤治疗中老年腰腿痛 3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2):750.

    ↑上一篇:试论中药寒热药性与方剂学的相关性
    ↓下一篇:中药缓控释制剂辅料应用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