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药剂学》

    五种中药制剂体外抗呼吸道病毒效果及细胞毒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150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汪群水            开化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开化,324302

    周学群             开化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开化,324302

    天然药物有许多化学药物不具备的优点,如毒副作用小、不易诱导耐药性等。中药是天然药物重要来源之一。我国的中药资源极为丰富,应用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资料和经验[1, 2]。相对于抗菌药物而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种类少,疗效也不十分确定。因此,从中药中筛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或有效成分是研制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研究对养生堂研制的5种抗病毒中药制剂的体外抗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进行了观察,以期为进一步开发提供药效学依据[3]。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来源和配制 受试的5种中药制剂均由养生堂提供。对照药病毒唑由江苏省宿迁市制药厂生产。五种中药制剂临用前均经121℃ 15min高压灭菌,冷却后置4℃备用。5种中药制剂和病毒唑分别用含2.5%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GiBco)稀释为工作液。

    1.2 细胞株及培养 MDCK和Vero E6细胞均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系提供。培养基为含10%小牛血清DMEM(GiBco)。

    1.3 病毒株 流感病毒A3(H3N2)株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柯萨奇病毒B4株和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均购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4 50%组织细胞感染剂量的测定 各病毒株用2.5%小牛血清DMEM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病毒液。流感病毒接种MDCK细胞,柯萨奇病毒B4株和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接种Vero E6细胞,37℃培养7 d后观察感染细胞圆缩、脱落等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情况,以测定各病毒引起50%组织细胞病变的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50)。

    1.5 药物的细胞毒性试验 分别将不同稀释度的5种中药制剂(1∶10~1∶1600)和对照药病毒唑(50μg /ml~800μg /ml)工作液加入96孔培养板MDCK和 Vero E6单层细胞中,不同稀释度各药物均重复3孔,另设置3孔不加任何药物的正常细胞对照,5%CO2、37℃中培养7 d,每天观察CPE一次,以不出现细胞病变的药物最小稀释度为细胞毒性判断终点。

    1.6 抗病毒试验 在96孔培养板的MDCK单层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100 TCID50流感病毒液,Vero E6单层细胞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 TCID50柯萨奇病毒液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液,37℃孵育1 h。吸弃病毒液,用无血清DMEM液洗涤两次,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各中药制剂和病毒唑工作液,不同稀释度各药物均重复3孔。实验中设置感染等量病毒不给药的感染对照和无病毒感染的正常对照。各培养板5%CO2、37℃培养7 d,每天观察CPE一次。应用Reed-Muench法计算各药物的50%细胞病变抑制浓度(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 IC50),以药物最高稀释度出现的IC50值作为抗病毒效果判断的终点。

    2 结果

    2.1 各病毒TCID50值 流感病毒接种MDCK细胞后约5 d出现CPE,柯萨奇病毒B4株和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接种Vero E6细胞后分别约2 d和约4 d出现CPE。流感病毒A3的TCID50为1×103/ml,柯萨奇病毒B4和吸道合胞病毒E6的TCID50均为1×105/ml。

    2.2 药物的细胞毒性 在受试时间内,正常对照孔的细胞形态正常。5种中药制剂和病毒唑对MDCK细胞和Vero E6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见表1,其中1号和3号中药制剂的细胞毒性较小,2号和4号中药制剂的细胞毒性中等,5号中药制剂的细胞毒性较大。

    2.3 不同药物抗病毒效果在受验时间内正常对照孔细胞形态均正常,各病毒感染对照孔细胞分别在预计的时间内出现明显的CPE。实验结果表明,3号和5号中药制剂抗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作用较强,4号中药制剂体外抗病毒作用中等,1号和2号中药制剂抗病毒作用较弱,病毒唑体外抗上述病毒感染的IC50低于100 μg/ml(表2)。实验中还发现,除3号制剂外,其余几种中药制剂各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均较抗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为弱。

    3   讨论

    病毒感染性疾病约占传染病的70%,因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了不少新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已超过20余种,但其确切疗效仍有很大争议[4]。此外,抗病毒化学合成类药物长期应用后,病毒易对其产生耐药性,已成为临床上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棘手问题。认为,一些中药不仅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还有调节免疫功能、镇痛抗炎等综合功效,故中药在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新药研制过程中,药效是首先必须确定的指标。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故可作为抗病毒性感冒新药研究的靶病毒。本次研究中证实,5种中药制剂体均有体外抗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但以3号和5号中药制剂抗病毒的作用较强,4号中药制剂次之,1号和2号中药制剂抗病毒作用较弱。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号和3号中药制剂的细胞毒性较小,2号和4号中药制剂的细胞毒性次之,5号中药制剂的细胞毒性较大。综合药效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3号中药制剂可以作为抗病毒性感冒新药的首选制剂,其次为4号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1 干振华,李金恒. 中药抗病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 20(12): 1290-1293.

    2 王玮,高永翔. 中药抗病毒研究进展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17(17): 2753-275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药学、药理学、毒理学)[M]. 1993. 215.

    4 张致平. 微生物药物学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05.

    ↑上一篇:肿瘤坏死因子α功能抑制剂对肺气肿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下一篇:小剂量布比卡因鞍麻在高龄患者肛门手术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