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药剂学》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126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莉民       733000甘肃武威市人民医院

    

    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不合理的制备工艺可能使毒性成分增加,引起不良反应。据报道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制备工艺有关,由于制备工艺的不同,双黄连注射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不同。同时发现,黄芩苷与过敏反应有关,汉黄芩苷与毒性反应有关。中药注射剂在制备过程中,如果残留大量的蛋白质和鞣质,也可以导致过敏的发生。

    中药抗原成分:中药注射剂中药物分子较大,某些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物质易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如腹蛇抗栓酶、清开灵注射液中含有毒素蛋白、水牛角、鹿茸精等异性蛋白,它们具有抗原性,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稳定性:中药注射液特别是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尚不十分清楚,加之多数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需用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溶液等稀释,溶液的pH值可影响成分的稳定性。临床配制后静置时间过长,某些成分可能会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分解反应,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微粒: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此外,中西药注射液混合使用,溶酶系统的pH值改变导致微粒数增多,微粒在体内不能代谢,较大的微粒能引起毛细血管的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水肿和肉芽肿等。

    使用过程不当的原因用量过大:中药注射液往往按药材量100%或300%制成,随意加大剂量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应严格掌握药物剂量,不可超过规定剂量。有条件者,儿童按千克体重计算注射量,老年患者宜采用成人用量的3/4为妥,对体衰多日不能进食者,除酌情减少注射用量外,同时应加强支持治疗。

    药物配伍不当:中药注射剂中,某些成分容易受酸碱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而出现沉淀,导致中药注射剂中的主要成分含量降低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可能由于与其他药物配伍时相互间发生反应产生有害物质而导致不良反应。

    加药方法不当:加药方法不当也造成药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有害物质或沉淀,引起药源性疾病。文献报道,对川芎嗪与维生素C在不同加药方式下的微粒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川芎嗪与维生素C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不同于两药用同一针筒混合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个体差异:有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等。

    不良反应的预防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范围使用。如穿琥宁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所以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血小板变化情况[1]。

    掌握配制及输液的方法。尤其是粉针剂应注意药物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输液中,当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注意配伍禁忌。在配制药物时,即使是加入同一瓶盐水中,不同药物应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多瓶中药注射剂同时使用时,两瓶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冲管10分钟,以免两种中药在输液管内发生混浊和沉淀反应。

    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应注意对其进行对光检查,观察药品性状是否与说明书一致,药物是否变色、浑浊、沉淀或出现絮状物等非正常现象,一旦发现须停止使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据资料显示,药物过敏患者中有半数有药物过敏史,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史,如鱼、虾等海产品,过敏性疾病史等,这对防止过敏反应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有花粉过敏史者,应避免使用由花类提取的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等。

    理论上变态反应与剂量关系不大,但药物引起的血细胞破坏、内生致热源释放等仍与血液中药物浓度有关。所以,中药注射液最好避免高浓度的一次性静滴给药。

    参考文献

    1申军.穿琥宁静脉点滴可致血小板减少.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3):1891.

    ↑上一篇:常用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
    ↓下一篇: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及其检测技术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