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静脉与口服铁剂对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3-01  浏览次数:812次

      作者:张吉胜 包蓓艳 尤晓青 刘婷 刘苑萍 吕敏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 宁波 315000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和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效应的比较。[方法]将48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的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两组,每组24例,观察期10周。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00U/Kg/W,皮下注射,若患者血红蛋白(Hb)达10g/dl 则将EPO剂量减少50%,若患者HB达12g/dl 则将EPO剂量减少75%。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8周、用药后10周的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不良反应以及应用EPO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于口服组(P<0.01),两组患者应用EPO的剂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EPO的效应明显高于口服组。[结论]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的补充肾性贫血患者所需的铁剂,使贫血状况改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而且能增强EPO效应,减少其用量。

      【关键词】 肾性贫血 静脉铁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并发症,促红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首选用药。但是诸多因素影响了其疗效,其中最常见原因是铁缺乏[1],我们对48例肾性贫血患者应用静脉铁剂和口服铁剂,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促红素的效应,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0月期间的肾性贫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病情稳定,无输血史,无严重感染史,无血液系统疾病,无活动性溃疡,无消化道肿瘤等,同时Hb<11g/dl或Hct<30%,且SF<800mg,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体重、透析龄、治疗前EPO剂量、Hb、Hct、SF等指标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略)

      1.2 方法 ①口服组给予 “琥珀酸亚铁(速立菲)” 每日3次。每次200mg,连续口服8周后停药。②静脉组给予 “右旋糖酸氢氧化铁(科莫非)”,总补铁量按美国NRFDOQI推荐[23],每次100mg,每周1~2次,总用药时间不超过8周,首剂使用科莫非时,先予25mg 溶于100ml 的生理盐水中,静滴30min,然后观察半小时,如无过敏反应,再将剩余剂量静脉滴入,一般每次静滴时间在2小时左右。③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00U/kg/W,皮下注射,若患者Hb达10g/dl 则将EPO剂量减少50%,若患者HB达12g/dl 则将EPO剂量减少75%。

      1.3 观察内容 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8周、用药后10周的Hb、Hct、SF、不良反应以及应用EPO剂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贫血均得到有效纠正,即观察指标Hb、Hct、S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于口服组(P<0.01),见表2。

      2.2 两组患者应用EPO的剂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HCT、SF及EPO用量的比较(略)

      与0周比较,① P<0.05,②P<0.01;与口服组比较,③P<0.05,④ P<0.01

      2.3 口服组的不良反应中以消化道反应突出,占41.6%,金属味占16.7%,无呼吸困难、心悸、颜面潮红等,静脉组不良反应以胸闷、呼吸困难、面颊潮红为主,占12.5%,予停药、吸氧、静脉推注 “地塞米松” 可完全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促红素的应用使肾性贫血的治疗有了根本的改观,而铁是红细胞生成的重要组成元素,铁缺乏不仅影响骨髓造血,还会影响细胞代谢中很多重要的酶及辅酶的合成,从而对各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肾性贫血患者缺铁不仅加剧贫血严重程度,而且也是影响EPO效应的重要原因。

      肾性贫血患者铁缺乏的原因有:① 失血,包括反复血液透析管路剩血、破膜失血、化验抽血、胃肠道出血、鼻出血等。②铁的摄入不足,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低下,铁的吸收利用减少。③常因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血与组织的PH低下,铁的转运减少,分离增多,生物利用度低。④EPO的应用,造血增加,对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随透析时间延长,促红素应用增多,如不补铁,将会导致严重的缺铁状态。

      由于大量骨髓储存铁转移到红系祖细胞中,加上原有缺铁状态以及应用EPO后,对铁的需求增加,是影响EPO疗效的重要原因。肾性贫血患者的绝对铁缺乏为血清铁蛋白小于100 n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功能性铁缺乏是指当有更大量铁需求以及合成血红蛋白时,从铁储备中释放的铁低于需求量。由于应用EPO增加了红细胞的生成,此时虽然SF水平正常或增高,但是转铁蛋白饱和度持续下降,表示铁缺乏。肾性贫血患者应有足够的铁以达到并保持Hb在11~12g/dl,Hct在33%~36%,为达此目标,口服铁剂常不能维持足够的铁储备,而需要静脉规则补铁[4]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口服组、静脉组Hb、Hct、SF均较治疗前升高,而静脉组升高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EPO用量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优于口服组,说明静脉组EPO效应优于口服组。副反应方面,口服组以胃肠道为主,静脉组以胸闷、呼吸困难、面颊潮红为主,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总之,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的补充肾性贫血患者所需的铁剂,使贫血状况改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而且能增强EPO效应,减少其用量。

      【参考文献】

      [1] Parker PA,Izard MW,Maher JF:Theraphy of iron deficiency ane mia in paitient on maintenance dialysis[J].Nephron,1983,23:229231.

      [2]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K/DOQI Clinical Pratice Guidelines for Ane mia of c chronic kidney diseas[J].Am J Kidney Dis,2001,37(Suppl 1):S182S238.

      [3] 王海燕.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1346.

      [4] 何朝生,梁馨苓,史伟,等.不同形式补铁对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1,4:312314.

    ↑上一篇:老年胰岛素抵抗与男性勃起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糖尿病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致败血症2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