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毗格列酮和二甲双肌联合诺和灵30R治疗体重超重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17  浏览次数:1755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体力劳动过少,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而超重以上人群中出现2型糖尿病的几率更大。临床研究发现川,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用单一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笔者应用毗格列酮和二甲双肌联合诺和灵30 R治疗体重超重2型糖尿病,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有效控制血糖和体重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1年5月一2013年5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体重指数(BMI)为24一28 kg/m-的患者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龄( 45. 2士9. 6)岁,均符合WHO 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 45. 3士9. 7)岁;对照组29例,其中男22例,女7例,平均年龄( 45.1士9. 5)岁。超重的标准,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超重的界定标准[=7,超重24 k留而蕊BMI < 28 k留而。所有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其他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停用原有药物,保持相对稳定的运动量和饮食,给予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对于血脂、血压升高的患者给予降血脂和降血压治疗。观察组给予毗格列酮30 mg, l次/d,二甲双肌0.25 -0.5 g,3次//d,诺和灵30 R剂量0. 5一1 U/ ( kg·d),分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肌0. 25一0. 5 g , 3次//d,诺和灵30R用量同观察组。两组均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时间为12周。

    1. 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 2 h PG)、血糖达标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肌配、尿素氮)、血脂四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

    低血糖发生率等,最后计算BMI。

    1. 4统计学方法:用SPSS 15.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士、)表示,治疗前后自身配对采用s检验,组间比较应用成组设计两样本s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厂检验,P <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联合治疗前后各自的肾功能、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 OS )。观察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血糖达标时间、餐后血糖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 OS ),详见表1。两组治疗后各自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血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 OS ),详见表1和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若不及时控制,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据相关数据表明['} ,90%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劳动的减少,超重及肥胖人群中患2型糖尿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据相关临床调查发现川,中国人群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此类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往往胰岛素剂量很大但是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根据UKPDS研究表明[s7,新发的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在发病多年以后,大血管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将分别达到20%和9%,而大血管病变占糖尿病所有死因的59 %,是微血管病变的70倍。因此早期有效防治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血糖达标或接近达标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基础[}7毗格列酮是曝哩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通过高选择性地激活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洲PPAR一咐起作用,可减少肝脏和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的输出,起到降低胰岛素水平的作用[}7。二甲双肌是降糖的一线用药,属双肌类,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同时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诺和灵30R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是精蛋白生物合成人预混胰岛素注射液,可溶性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分别占30%和70 %,与人的胰岛素结构基本一样,纯度高,注射后不产生胰岛素抗体,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目前研究表明["} , 2型糖尿病应尽早使用胰岛素将血糖降至理想水平,减少高糖毒性和脂毒性,最大程度恢复胰岛p细胞功能。有临床研究认为[9」,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和减重,该类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p细胞功能缺陷进行性加重,需不断增加胰岛素用量,而增加胰岛素用量又反过来增加患者体重,导致恶性循环。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国内研究表明[’川,给胰岛素治疗患者加用毗格列酮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更好地控制血糖,加用二甲双肌,减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和微血管并发症。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HhA1C全部达标,对照组基本达标。其机制可能是:①诺和灵30 R胰岛素起效

    快,可快速降低高血糖和餐后血糖,减少高血糖对胰岛p细胞的刺激作用;②毗格列酮、二甲双肌、诺和灵30 R联合应用可降低BMI,使机体胰岛素的分泌水平更符合人体生理水平。

        总之,毗格列酮和二甲双肌联合诺和灵30 R治疗超重以上2型糖尿病,可以降低BMI,糖化血红蛋白,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

    应用。

    参考文献

    [1]魏爱凤诺和锐、二甲双肌及毗格列酮联用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s1(43);46

    [2]于学静,于萍,史为伍,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4>:sl

    [3]王涛,王仲元,潘燕玉,等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44

    [4]连鹏杰,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肌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0);1960

    [s]丘体冰,郭新玲诺和灵30 R治疗2型糖尿病126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8);93

    [6]邓晋红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肌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0

    [7]董德翠毗格列酮与二甲双肌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山东医药,2010,s0(2s);73

    [8]李延兵,翁建平保护p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册,200s,2s(3);181

    [9] Albu J > Raja一Khan N. The management of the obesedia-belie patient[J]. Prim Care ,2003,30(2) ;465

    ↑上一篇: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服用麻仁软胶囊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胸腺增生的临床诊断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