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变态反应学》

    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辨治思路

    发表时间:2012-12-24  浏览次数:1906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吴文江         滦南县中医院耳鼻喉科,河北,滦南,063500

    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检查见鼻内肌膜水肿,多为苍白色,鼻腔内有大量水样分泌物,病程多在1年以上,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且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1]。目前西医治疗虽方法多样,但不尽如人意,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现将自己在PAR治疗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作与外界因素如风寒、异气(包括各种变应原)的入侵密切相关。《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从其合也。”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津液于皮毛,则卫外功能不足,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肺受寒邪,肺气不宣,鼻窍不利,而致鼻鼽。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病也。”认为脾胃虚弱,土不生金,以致肺金受邪而发病。肾主一身之阳气,为气之根,肺气源于肾,若肾阳虚,肺失温养则易鼻鼽;肺为肾之母,肺金不足,久亦必伤肾水。《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故本病的表现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密切相关。

    2 辨证论治

    肺气虚寒:证见鼻痒,喷嚏频作,流涕清稀量多,可伴有鼻塞,鼻内肌膜肿胀色淡,伴有畏风怕冷,声音低怯,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益气固表、祛风散寒、宣通肺气。方用自拟鼻敏汤:黄芪、牡丹皮、白芷、辛夷、苍耳子、防风、川芎、薄荷、甘草。

    肺脾两虚:证见鼻塞,鼻痒涕多,清涕不止,鼻内肌膜肿胀苍白或灰白,中鼻甲多息肉样变,或伴鼻息肉产生,全身伴神疲气短,肢困,纳呆,便溏,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治宜益气固表、宣通肺气、健脾化湿。方用鼻敏汤加白术、陈皮、砂仁。

    肺肾两虚:证见鼻痒嚏多,清涕难敛,鼻窍肌膜苍白水肿,多有久病喘咳史,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夜尿多,舌质淡嫩,苔白润,脉沉细。治宜益气固表、宣通肺气、温壮肾阳。方用鼻敏汤加附子、乌药、小茴香。

    以上证型均用斑蝥粉印堂穴位外敷,作用于督脉,以疏风通鼻窍。

    3 鉴别诊断

    感冒与PAR症状相似,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伴有声重恶风,继则见发热、咳嗽、头痛、身楚不适等症状,且病程较短,约5~7 d。PAR以“侧卧上窍通利,下窍鼻塞”为特征,涕多,但少有喷嚏。

    4 护理及预防

    嘱患者保持个人和室内外环境卫生,避免心情不畅,增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抗变态反应;另外,导引及按摩可通过全身性或局部运动,调整气血,疏通经络,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28岁,歌手,2008年12月29日就诊。患者自1年前出现鼻痒,阵发性喷嚏,连续10余个,并有大量水样鼻涕流出,常年发作,每日发作时间累计达1 h以上。曾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长期口服“仙特敏”及以“布地奈德”喷鼻等治疗措施控制症状。近2个月因频繁到农村演出,衣着较少,症状明显加重,且自觉唱歌时音质有变,很觉恐慌,到本院耳鼻喉科就诊。查:鼻内黏膜苍白水肿,中下鼻甲略肿大,鼻腔内可见大量清稀分泌物。患者鼻腔通气尚可,平日常觉畏风怕冷,面色白,舌淡,苔白,脉虚弱。西医诊断: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肺气虚寒型)。拟方:黄芪30 g,牡丹皮30 g,白芷10 g,辛夷10 g,苍耳子10 g,防风10 g,川芎10 g,薄荷10 g,桔梗10 g,甘草9 g。10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另取2 cm×2 cm医用胶布一块,从中央剪一黄豆大小圆洞,圆孔对准印堂穴位粘贴,在圆洞暴露皮肤处放少许斑蝥粉,加盖胶布固定,晚贴早揭,穴位上出现水泡,任其自然吸收,并嘱注意保暖。用药10 d后,患者鼻腔分泌物明显减少,偶有喷嚏,效不更方,续进20剂,斑蝥粉更换1次贴敷,诸症消失。查患者鼻腔黏膜红润,中下鼻甲水肿消退。患者自觉声音恢复,随访2个月未复发。

    6 体会

    PAR的病机关键在于:一是肺气虚,卫表不固;二是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故治宜益气固表、拒邪于外和祛风散寒、宣通肺气,即以通补并用为基本治疗法则,并贯穿治疗始终。正如《严氏济生方·鼻门》所说:“肺腑宣畅,清道自利。”鼻敏汤方重用黄芪扶正固本,大补脾肺之气,实卫固表;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寒,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此谓补中有散,散中有补;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辛散宣通肺气;牡丹皮、川芎行血活血开郁;桔梗载药上行,宣开肺气。全方轻清升散,具有益气固表、祛风散寒、宣肺利窍之功,并将通补并用治则寓意其中。若兼脾虚者,加白术、陈皮、砂仁培土生金,充营肺气,通达鼻窍;兼肾阳不足者,加附子、乌药、小茴香,温补肾阳,以固先天之本。

    【参考文献】

    [1] 孔为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上一篇:结核变态反应综合症误诊6例分析
    ↓下一篇:淫-鹑方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