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CRP的检测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发表时间:2014-08-04  浏览次数:1175次

    糖尿病是急性脑卒中及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 CRP水平是升高的。CRP是反应机体炎性反应的急时相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CRP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23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做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 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行多普勒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将其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120例做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43~87岁,中位数年龄62.8岁;糖尿病病史4~16年。将 11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做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44~86,中位数年龄63.2岁,糖尿病病史5~15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hs- CRP,正常值:0~8 mg/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20 mg/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IMT及血脂、hs-CRP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MT及血脂、hs-CRP的比较:观察组患者IMT、 TG、TC、LD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IMT、血脂及hs-CRP的改变: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清hs- CRP、TG、LDL、TC水平及IMT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是亚临床炎性反应性疾病,炎性反应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RP是反应机体炎性反应状态的敏感指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CRP 水平是升高的,其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患者长期急性相反应、慢性炎性反应刺激、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有关[1]。 IMT是判断动脉内中膜是否增厚的指标,反映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IMT、TG、TC、 LD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高脂血症及CRP与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脂质条纹乃至不稳定斑块的生成、破裂和血栓形成,自始至终都有各种炎性反应细胞和大量炎性反应介质参与。CRP可在血管硬化损伤处趋化单核细胞,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黏附因子,后者是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步骤,可导致白细胞黏附并穿过血管内皮,使内皮功能受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2]。血脂代谢异常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促进作用,高TG血症已被证实可加重冠脉硬化,氧化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LDL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主要脂类因素[3]。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及hs-CRP显著下降,IMT厚度明显减少,表明阿托伐他汀发挥了降脂、抗炎的作用,有效地逆转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病患者仅仅是控制好血糖并不能阻止颈动脉硬化的进展,不管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任何阶段均有加重趋势。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HMG-COA还原酶活性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可以增加血浆LDL-C的清除并抑制TG的生成[4]。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缩小斑块内脂核,减少斑块表面张力,增加内皮细胞,加固斑块纤维帽。通过抗血小板活化,减轻斑块中的炎性反应,抑制血管平滑细胞增殖,稳定斑块甚至凝聚力动脉粥样硬化。综上所述,CRP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可显著降低CRP及血脂水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 参考文献

    [1] 王 慧,陈福琴.载脂蛋白C-反应蛋白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2011,49(3):4.

    [2] 丁则昱,李晓光,崔丽英,等.急性期高敏感C-反应蛋白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1):11.

    [3] 薛 源,于利群,芦燕铃,等.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284.

    [4] Briguori C,Visconti G,Focaccio A,et al.Novel approaches for preventing or limiting events Ⅱ trial:impact of a single high loading dose of atorvastatin on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9,54(23):2157.

    [收稿日期:2014-05-24 编校:徐强]

    ↑上一篇:尼莫地平对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下一篇:外用胰岛素治疗血糖偏高患者放射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