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双通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04  浏览次数:1143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各种各样。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以四肢发凉、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双通颗粒,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2月-2012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8岁;糖尿病病程8-30年,平均17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10年,平均4.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9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纳入标准糖尿病西医诊断符合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具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四肢隐痛或刺痛、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灼热或冷凉感,或蚁行感;分布如手套或袜子样;行走如踩棉絮;膝腱反射低下或消失;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传导障碍;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在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同时给予西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有合并其他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双通颗粒,日一剂,早晚温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3.1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3m/s;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3.2 统计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3.3 结果见表1表1 疾病疗效结果4 讨论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本病为消渴日久,正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脉循行,渐至瘀血阻络,脉络经气不通,肌肤失于濡养,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属中医学“血痹”范畴,脉络空虚,外邪侵入,风寒湿邪壅阻与血脉经络之间,络道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本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治疗本病需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行气活血通络为法则,予自拟方双通颗粒为基础方:黄芪、丹参、泽泻、苍术、水蛭、生地、丹皮、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桂枝。若以阴虚为主者加早莲草、女贞子以养阴清热;肾阳虚为主者加用仙茅、仙灵脾、鹿角霜以温肾助阳。以血瘀为主者加路路通、鬼箭羽以活血通络;以肾精气虚为主者加用菟丝子、肉苁蓉以益肾填精;肢痛重者可加细辛以通络止痛。方药对症,所以疗效明确。经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达93.10%,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 项坤三,杨文英,纪力农.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3.[2] 林甲宜,戴伦,徐洁桂.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5);369-271.

    ↑上一篇:芪桂汤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尖的原因及对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