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994次

    糖尿病于治疗时常易引发低血糖,但多数患者对此未给予足够的重视[1]。低血糖属于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轻者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引发意识障碍,甚至可致昏迷,或遗留脑损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预防与控制,对保障糖尿病患者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5±5.8)岁;病程2.5个月~18年。本组患者均按照WHO对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给予确诊,并根据以下症状诊断为糖尿病低血糖:①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慌、头昏、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及精神异常等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症状;②血糖值均低于39mmol/L;③采取葡萄糖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1.2 方法:通过问答方式记录患者治疗方法及低血糖的诱发原因。观察年龄与低血糖之间的联系,找出诱发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8例患者年龄与糖尿病低血糖的关系:31~45岁患者10例(17.24%),46~60岁患者12例(20.69%),61~90岁患者36例(62.07%),调查结果可见,年龄越大的患者糖尿病低血糖率越高,61~90岁糖尿病者低血糖发生率与其他组别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诱发低血糖的原因:诱发低血糖的原因主要为:药物应用不合理29例,占50.00%;饮食不当20例,占34.48%;运动过量6例,占10.34%;其他原因3例,占5.17%。

    3 讨论

    3.1 低血糖原因:①药物应用不合理:自行服用保健品或降糖药物,全凭自我感觉用药;应用胰岛素剂量过大或胰岛素选择欠缺,因预混胰岛素或与其相似的短、中效胰岛素高峰时间及作用时间有所差异,患者易在夜间或午餐前引发低血糖;部分患者自行增加胰岛素应用量;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联合应用;②饮食不当:食物摄入量过少、忘记胰岛素应用时间、用药后未进餐、饮酒过量等;③运动过量:运动时间过长、幅度剧烈、时间不合理等;④其他原因:本组其他原因致低血糖者多伴有肾功能、心功能不全,因其症状减慢了降低糖物代谢作用,蓄积于体内,而引发低血糖。

    3.2 预防对策:①强化健康宣教: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重点向患者讲解低血糖的危害性、主要症状及救治的方法等[2]。对于糖尿病低血糖致昏迷者应及时对血糖进行监测,并给予积极的抢救,以此保障患者的安全。②合理用药:纠正患者对保健的盲目追求,向患者介绍降糖药物的用法、作用特点、药物不良反应等,重点介绍易引发低血糖的药物,使其准确掌握进餐与胰岛素之前的关系,不可自行更改胰岛素吉林医学2014年4月第35卷第11期 ·2373· 应用量。同时在对其他伴随病治疗时,因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所以应在服药治疗前认真咨询相关医师,避免低血糖出现[3]。③合理饮食:指导患者在进食时合理控制摄入的热量,合理配比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食用高纤维素类食物,合理控制食盐应用量。嘱患者不应过分控制饮食,保证能量充足,睡前监测血糖,必要时适量加餐,以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④合理运动:科学、合理、有计划的长期运动能够有效加强血糖控制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应于餐后1~2h进行运动,且不能空腹运动,合理控制运动量及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方式为主,如慢跑、散步、做操、骑自行车等。外出运动时必须携带急救卡,并备好糖块及糖类饮料等。 ⑤加强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对血糖进行监测,科学评估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措施。血糖控制较差者每天监测次数为4~7次,血糖稳定者每周监测1~2d。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1次,6~12个月对肾功、尿蛋白、眼底等情况给予检查,以便及时治疗相关慢性并发症。总之,根据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邹晓莹,孙中华,韩 晶.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256.

    [2] 崔维静,何继瑞,李亚聪.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原因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6):142.

    [3] 李孟勇.糖尿病并发低血糖36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1025.

    [收稿日期:2013-12-04 编校:徐强]

    ↑上一篇:浅谈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
    ↓下一篇:β2 -微球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