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甲状旁腺腺瘤的超声表现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861次

    甲状旁腺腺瘤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最主要原因,约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92%[1]。本文将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甲状旁腺腺瘤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14例,术前均进行了甲状旁腺超声检查,并有详细的结果,且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瘤。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11~64岁,平均40.4岁,病程1个月~22年。

    1.2仪器:使用仪器为GE LOGIQ7、SIEMENS S2000彩超仪,探头频率10~14 MHz。

    1.3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探头置于颈部,于甲状腺背侧、甲状旁腺区横切、纵切扫查,显示病灶后并观察记录其部位、大小、数目、边界回声、内部回声等特性,同时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得到病理学证实。

    2结果

    2.1二维图像表现:14例患者共56个腺体,超声检出病灶14个,均为正常位置,单发病灶;其中左侧5例,右侧9例。上极病灶共6例,呈圆形(2例)、卵圆形(4例);下极病灶共8例,呈泪滴状(5例)或长条状(3例)。瘤体长径范围在12~34 mm之间,瘤体宽径范围在5 ~11 mm之间。所有瘤体边界清楚,形态规则,长轴与甲状腺长轴一致,位于甲状腺后方,紧贴甲状腺侧叶,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其中11个瘤体有薄而完整包膜回声,另有3个瘤体边界清,但未见明确包膜回声;13个瘤体为均匀低回声,另1个为均匀等回声。

    2.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12例肿瘤血供丰富,另有2例肿瘤内部及周边见稀少点线状彩色血流。血供丰富的12例肿瘤均可见一条来自甲状腺以外的动脉走向瘤体供应肿瘤,其中9例肿瘤可见该供血动脉进入瘤体后走行扭曲,另3个瘤体可见该动脉性血流信号直接穿行进入瘤体,并直接终止于瘤体内见图1和图2。图1示超声显示右侧甲状腺下极背侧可见一低回声肿块,呈泪滴状,可见包膜,同时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一供血动脉进入自该肿块外上方进入肿块,在肿块内走行扭曲,后终止于肿块内。图2示超声显示左侧甲状腺下后方有一低回声肿块,呈泪滴状,可见包膜,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一供血动脉自肿块外上方进入肿块,呈直线走行,后直接终止于肿块内。

    3讨论

    甲状旁腺起源于内胚层的第三和第四咽囊,Welsh DA.首次详细说明的甲状旁腺解剖[2],84%的人有四个甲状旁腺,一侧2个。上极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的上方,下极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的下方[3]。

    下甲状旁腺和胸腺共同来源于第三咽囊,它们一开始附着于咽壁,后迁移至颈部下极内侧,并在胸腺进入前纵隔前分离[4]。第四咽囊产生上极的甲状旁腺,胚胎时期下降的距离比下极甲状旁腺短。在第6周与咽部失去联系以后,它附着在甲状腺边缘,与甲状腺侧叶的中间部分相连,与甲状腺一起下降。由于其迁移的距离较下极甲状旁腺短,异位的可能性也较下极甲状旁腺小[5]。由上可知,甲状旁腺可异位于前纵隔至下颌角之间。而这其中,前纵隔是最常见的甲状旁腺异位的位置,约占3%。除了异位甲状腺外,甲状腺腺体的数量也不是恒定的,13%的人有5个或5个以上的甲状旁腺[6]。

    正常的甲状旁腺非常小,每个腺重约30~40 mg,长约3~5 mm。通常是椭圆形。它们的功能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钙在血液和骨中的分布 [7-8]。甲状腺下动脉是甲状旁腺的主要供血动脉,在76%~86%的情况下甲状旁腺由其供血[9]。

    由于甲状旁腺较小,只有用非常高频率的探头才可以清楚的显示,因此,当超声能够清晰的显示甲状旁腺的时候,应考虑甲状旁腺是否发生病理性改变[10],而甲状旁腺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甲状旁腺瘤。

    典型的甲状旁腺腺瘤是均匀的低回声,至少2~3倍的正常腺体的大小[11]。下极甲状旁腺腺瘤通常是紧贴于甲状腺侧叶的后外侧,呈泪珠状或长条形。而上极甲状旁腺腺瘤常呈卵圆形,呈现为在甲状腺后方的包块,并将甲状腺向前推移,而且甲状旁腺腺瘤通常有明显的包膜,该包膜回声强于甲状腺实质[12]。较大的腺瘤也有可能是囊实性的。此外,甲状旁腺腺瘤也可呈分叶状,有时有钙化灶;也有极少数是等回声或高回声的[13]。

    甲状旁腺腺瘤多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显示甲状旁腺腺瘤的血液供应上有其优势[14]。而且瘤体的的血液供应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多数甲状旁腺腺瘤可见一条来源于甲状腺之外的动脉供应瘤体,多数情况下该动脉进入瘤体后走行扭曲,最后直接终止于瘤体内,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15]。

    在一项28个甲状旁腺腺瘤研究中,当腺瘤长径大于1 cm时,B超的显示率是100%;当腺瘤的长径小于1 cm时,显示率只有11%,这可能是因为某些特定组织的不发生超声波反射,比如水透明细胞。根据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28个腺瘤中的25个腺瘤中,彩色多普勒对瘤体的显示起了辅助作用[16]。因此,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瘤体的术前定位中有很大的意义。

    当怀疑存在异位甲状旁腺时,则必须进行系统的超声检查。检查的范围包括全段颈动脉鞘,颈段上段食管后方,以及前纵隔。由于前纵隔的两端是肺组织,其超声扫查存在一定困难,当怀疑甲状旁腺腺瘤异位在前纵隔时,可以适当地将探头采取向下的角度,同时选用较低的超声波频率,有助于清楚的显示更深层次的组织[17]。

    甲状旁腺腺瘤主要与甲状旁腺增生及甲状旁腺癌鉴别,三者在大小、回声及血流等方面多有交叉,所以单从声像图上很难区分,必须结合临床加以考虑。

    腺瘤和增生的回声类似,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单纯从声像图上难以鉴别,但甲状旁腺增生多累及多个腺体,临床上常继发于肾功能衰竭,而腺瘤多为单发。

    因其病理组织中有大量纤维组织,因此甲状旁腺腺癌的回声一般较强[18],且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有时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19],以上特点,均可与腺瘤相鉴别。

    当腺瘤异位于前纵隔时,甲状旁腺腺瘤须与淋巴结鉴别,这主要依赖彩色超声多普勒,淋巴结实质血管供应一般呈树枝状分布,适当的改变多普勒增益和探头的方向可以显示淋巴结主要供血动脉分叉成更小的动脉,而甲状旁腺的供血动脉没有这一特点。

    有时甲状旁腺腺瘤也有可能全部位于甲状腺内,此时应与甲状腺腺瘤鉴别。这时单纯靠超声表现是难以鉴别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瘤的。只有在正常的甲状旁腺区域未能找到甲状旁腺,同时排除甲状旁腺异位于其他位置的时候,才可确定甲状旁腺腺瘤其在甲状腺内[17]。

     

    4参考文献

    [1]奚栋,孙亚伟,徐学忠,等.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36):7651.

    [2]Welsh DA.Concerning the parathyroid glands:A critical,anatomical,and experimental study[J].J Anat Physiol,1898,32(Pt 2):292.

    [3]Akerstrom G,Malmaeus J,Bergstrom R.Surgical anatomy of human parathyroid glands[J].Surgery,1984,95(1):14.

    [4]Randolph GW.Surgery of the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glands[M].Philadelphia:Saunders,2003:139.

    [5]Moore K.The developing human[M].3rd.Philadelphia:Saunders,1988:215.

    [6]Wang C.The anatomic basis of parathyroid surgery[J].Ann Surg,1976,183(3):271.

    [7]Fancy T,Gallagher D 3rd,Hornig JD.Surgical anatomy of the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glands[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10,43(2):221.

    [8]马美红.糖尿病患者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变化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0,31(33):5991.

    [9]Alveryd A.Parathyroid glands in thyroid surgery.I.Anatomy of parathyroid glands.II.Postoperative hypoparathyroidism-identifica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 of parathyroid glands[J].Acta Chir Scand,1968,389:1.

    [10]Cristina Ghervan.Thyroid and parathyroid ultrasound[J]. Medical Ultrasonography,2011,13(1):80.

    [11]Abboud B,Sleilaty G,Rabaa L,et al.Ultrasonography:highly accuracy technique for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of parathyroid adenoma[J].Laryngoscope,2008,11(8):1574.

    [12]Baskin HJ,Duick DS,Levine RA.Thyroid ultrasound andultrasound-guided FNA[M].2nd.New York:Springer,2008:139.

    [13]Randel SB,Gooding GA,Clark OH,et al.Parathyroid variants:US evaluation[J].Radiology,1987,165(1):191.

    [14]Mazzeo S,Caramella D,Lencioni R,et al.Usefulness of echo color Doppler in differentiating parathyroid lesions from other cervical masses[J].Eur Radiol,1997,7(1):90.

    [15]Lane MJ,Desser TS,Weigel RJ,et al.Use of color and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to identify feeding arteries associated with parathyroid adenomas[J].Am J Roentgenol,1998,171(3):818.

    [16]Reeder SB,Desser TS,Weigel RJ,et al.Sonography in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review with emphasis on scanning technique[J].J Ultrasound Med,2002,21(5):539.

    [17]Robert A,Anil T.Ultrasound of the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Glands[M].New York:Springer,2012:167.

    [18]Kinoshita Y,Fukase M,Uchihashi M,et al.Significance of Preoperative use of Ultrasonography in Parathyroid Neoplasms:Comparison of Sonographic Textures with Histologic Findings[J]. J Clin Ultrasound,1985,13(7):457.

    [19]Hara H,Igarashi A,Yano Y,et al.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parathyroid carcinoma[J].Endocrine J,2001,48(2):213.

    ↑上一篇:心理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的影响
    ↓下一篇: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像学特点及动态表现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