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

    发表时间:2012-08-14  浏览次数:639次

      作者:张英,郑连文,陈岐辉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强化胰岛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但老年糖尿病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而强化降糖会导致低血糖。国内外研究表明〔1,2〕,胰岛素类似物与普通人胰岛素比较,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但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应用报道较少。本实验比较四种胰岛素强化降糖的方法,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技术,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24 h血糖谱变化和低血糖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58例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8.0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3 mmol/L),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疾患及心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经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病程为8个月~15年,年龄65~85岁。

      1.2 方法

      对入选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教育,停用所有降糖药物。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根据血糖情况分组。将FPG>9.5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给予胰岛素泵治疗。B组13例,给予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C组15例,给予普通人胰岛素加中效胰岛素。而8.0 mmol/L≤FPG<9.5 mmol/L的患者分到D组,共15例,给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体重指数(BMI)给予胰岛素初始用量,BMI>25 kg/m2者胰岛素总量设为0.6 U/kg;BMI≤25 kg/m2者胰岛素总量设为0.4 U/kg,胰岛素泵剂量按基础与追加量1∶1,短效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比例为1∶1;普通与中效胰岛素为3∶2∶2∶3;预混胰岛素组2∶1。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FPG 6.0~7.0 mmol/L,餐后血糖8.0~10.0 mmol/L视为达标,应用CGMS技术监测72 h血糖情况,并记录低血糖即血糖≤3.9 mmol/L的例数。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见表1。四组间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1 四组一般情况比较(略)

      2.2 各组治疗后各时点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情况

      见表2。各组达标后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2 各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值比较(略)

      2.3 各组治疗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的比较

      见表3。A组达标时间较其他三组明显缩短(P<0.05),其他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用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3 各组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略)

      2.4 各组治疗后CGMS检查指标比较

      见表4。所有入选患者血糖达标后,应用CGMS记录血糖情况,发现夜间(20:00~次日6:00)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比(TPG≤3.9 mmol/L)C组较其他三组高(P<0.05),其他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各组治疗后CGMS检查指标比较(略)

      3 讨 论

      老年T2DM大多起病较隐匿,用药时间较长,长期血糖不能达标,严重影响老年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一部分老年T2DM患者常常运动不足,营养过剩,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也是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口服降糖药物不能使血糖达标,常需要胰岛素治疗。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激机制障碍,自主神经病变,肝肾功能低下,药物排泄慢,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在强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低血糖〔1〕,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兼顾疗效及安全性,在血糖达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个体化。马建华〔3〕等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无差别,但基础率在0:00~5:00和17:00~24:00老年组用量低;两组总体餐前量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老年组高,主要发生在凌晨。因此低血糖是影响血糖达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风险更大〔4〕。本文根据血糖值选择四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措施,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均能降低血糖,使血糖达标。胰岛素泵治疗时间较短,胰岛素用量较少,但费用较高。普通人胰岛素用量较大,容易出现低血糖,夜间发生率高。采用CGMS观察24 h血糖波动曲线,能准确发现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与普通人胰岛素比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更好地控制低血糖的发生;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中效胰岛素比较,无明显作用峰值,使血糖更平稳,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胰岛素泵及胰岛素类似物在老年T2DM患者应用比传统普通人胰岛素更安全。但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比较对HbAlc的控制无显著差异〔5〕。因此,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晚期动脉硬化、年老体弱的患者强化降糖存在潜在的危险,应注意个体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妍,郭晓蕙.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6):6169.

      2 Hirsch IB.Insulin analogues〔J〕.N Engl J Med,2005;352:17483.

      3 马建华,吴锦丹,徐小华,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335.

      4 Herman WH,Ilaq LL,Johnson SL,et al.A clinical trial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versus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in older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5;28:156873.

      5 Gryer PE,Davis SN,Shamoon H.Hypoglycemia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190210.

    ↑上一篇:单核细胞瘦素受体表达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下一篇: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