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05  浏览次数:623次

      作者:孙鹏飞,林桂权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结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结合灯盏花素组(观察组)与单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能明显改善DPN的症状、体征,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综合治疗;灯盏花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笔者于2004年2月~2007年5月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结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DPN 5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DPN的诊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DPN的临床表现之一:①四肢或双下肢感觉肢端对称性麻木、触电感、疼痛及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等;②跟、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有神经传导障碍,并排除非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共纳入病人100例,将之按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50.5±12.8)岁;糖尿病病程(8.9±3.6)年;合并神经病变病程(5.5±2.8)年;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例,糖尿病肾病10例;空腹血糖(6.37±0.78)mmol/L。对照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3.6±13.4)岁;糖尿病病程(10.3±3.8)年;合并神经病变病程(5.5±1.7)年;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糖尿病肾病12例;空腹血糖(6.34±0.87)m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并肌注维生素B12500μg 每天1次,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各20mg,每天3次;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用灯盏花素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反射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有效:症状缓解,腱反射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有效。

      2 结果

      观察组50例中,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50例中,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93,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并发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主要特征为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多认为是由于高血糖、高血脂、血液动力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营养神经的血管狭窄、闭塞,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神经纤维退行性变及脱髓鞘改变而发病。治疗除了强调控制血糖外,主要使用醛原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肌醇、血管扩张剂等方法,临床疗效均不甚理想。应用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6,可以营养神经,改善末梢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疗效,如在本临床观察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00%,但与观察组86.00%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果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B族维生素尽管能改善末梢神经功能,但它不能有效地改善相关神经的血液供给,故治疗效果欠佳。

      由于神经的营养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内脂肪和多糖类沉积,致使血管腔狭窄;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黏滞度增高、神经滋养血管易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而堵塞,导致血流障碍[1]。因此改善血流变学则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全株植物中提取出来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它具有增加末梢血流、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并能够明显抑制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提高血液中NO的水平,从而有效改善DPN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使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2]。因此,观察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临床疗效。宋惠丽等[3]研究结果亦表明,DPN患者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如与营养神经的药物合用能明显提高疗效,对DPN有防治作用。

      综上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DPN的症状、体征,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33-341.

      [2]谢丹红.灯盏花素的临床应用进展[J].新医学,2007,38(6):408-410.

      [3]宋惠丽,田风胜,乔萍,等.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8,23(17):1279-1280.

    ↑上一篇:蜂蜜治疗老年高血压药物性便秘疗效观察
    ↓下一篇: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