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血糖影响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2-06-18  浏览次数:608次

      作者:黄峰,陶领钢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广西桂林541001) 桂林市科技局资助课题(合同编号:20050401)

      【摘要】目的比较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疗效。测定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33%;氟西汀组分别为66.67%、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并且能控制血糖水平。

      【关键词】 西酞普兰;氟西汀;抑郁症;糖尿病,2型;血糖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italopram vs. fluoxetine on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Huang Feng,Tao Ling-gang

      (The Social Welfare Hospital of GuiLin, GuiLin, Guangxi 54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of the efficacy and the effects on blood sugar between 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were given 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for 8 weeks, respectively.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24 item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rate. The blood glucose was detected. The radioimmuno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rtisol levels. Results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citalopram group yieled the superior response rate of 70%, total response rate was 93.33%; the superior response rate and total response rate in fluoxetine group were 66.67% and 90%, respectively. Comparing of the respons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After treatment, blood glucose, cortisol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but compared citalopram group to fluoxetine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Citalopram and fluoxetine can improve depression symptom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n control blood glucose levels.

      Key words: citalopram;fluoxetine;depression;diabetes mellitus, type 2;blood glucose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均为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抗抑郁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增多,对其临床疗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抑郁症与糖尿病之间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相关性,本研究通过采用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探讨SSRI类抗抑郁药对抑郁患者血糖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系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的住院患者。西酞普兰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3±12.11)岁。氟西汀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5.20±12.8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2]评分>20分,无酮症酸中毒、无精神分裂症、酒精和药物依赖病史,取得病人或家属同意后入组。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入组前使用其它抗抑郁药物的患者停用原药1周,清洗后分别给予西酞普兰或氟西汀治疗,入组前未用药者可直接给予西酞普兰或氟西汀治疗。西酞普兰组起始剂量为20mg/d,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和临床不良反应,最高剂量为(37.67±11.94)mg/d。氟西汀组起始剂量为20mg/d,最高剂量(33.33±13.22)mg/d;疗程均为8周,两组治疗过程中均不使用降糖药。所有对象均按实验时间睡眠(9:00PM~6:00AM),在凌晨6:00AM由护士在微弱的灯光下抽取静脉血5ml,置于外面包有黑色避光防护纸的试管内,肝素抗凝,于入组时和结束时抽血2次。所取肘静脉血置于4℃冰箱冷藏,当日上午血样在室温下离心10min(2 500r/min),分离,血浆于-80℃保存待测。血清皮质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购买于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各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疗效评定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各评定1次,同时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电图。疗效按HAMD(24项)评定: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做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做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治疗8周后,西酞普兰组痊愈14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7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0.00%;氟西汀组痊愈13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7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6.67%;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77,P>0.05)。

      2.2 两组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24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9,P>0.05);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HAMD(24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8周后总体疗效相当(t=0.61,P>0.05),见表1。表1 两组HAMD评分比较 (略)

      2.3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70,P>0.05);两组经8周治疗后血糖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两组间患者治疗后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6,P>0.05)。见表2。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略)

      2.4 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9,P>0.05);两组经8周治疗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间治疗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0,P>0.05),见表3。表3 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略)

      3 讨论

      3.1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机制

      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发生的机制,与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5-HT缺乏有关,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代谢产物的血浓度升高[3]。抑郁症患者大部分存在糖耐量减退,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许多研究显示,抑郁症与糖尿病都存在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A轴)的异常和对胰岛素抵抗[4]。抑郁状态时,HPA轴失调,皮质醇分泌增加,降低了葡萄糖的利用,促进了糖异生,同时拮抗胰岛素抑制血糖的利用,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了胰岛素敏感性[5]。

      3.2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的药理作用及药效

      抗抑郁药因其药理作用机制不同,对血糖的影响不尽相同。主要具有5-羟色胺能机制的抗抑郁药有利于调节血糖、胰岛素稳态和进食行为。某些SSRI类抗抑郁药似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高血糖,有利于肌肉组织把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储存[6]。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均为SSRIs,可选择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5-HT的再摄取,延长增加5-HT的作用,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并显著降低血糖[7]。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有利于葡萄糖清除率(GDR)、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抗抑郁的同时皮质醇浓度下降,血糖随之降低,在抗抑郁治疗过程中,随着抑郁情绪的改善,血糖亦随之有所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后,伴2型糖尿病的抑郁患者HAMD评分显著下降,皮质醇水平下降,血糖值趋向正常,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本研究提示,在2型糖尿病伴抑郁和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应当注意监测血糖。西酞普兰与氟西汀作为SSRI类抗抑郁药,其疗效确切,且有利于促进患者血糖降低,已成为一线抗抑郁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97.

      [3]邓尚平.临床糖尿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9.

      [4]Liebzeit KA, Markowitz JS, Caley CF. New onset diabetes and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J]. 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01,11(1):25-32.

      [5]Lustman PJ, Anderson RJ, Freedland KE, et al. Depression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Diabetes Care,2000,23(7):934-942.

      [6]唐伟.抗抑郁药对血糖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1):51-53.

      [7]Erenmemisoglu A, Ozdogan UK, Saraymen R, et al. Effect of some antidepressants on glycaemia and insulin levels of normoglycaemic and alloxan-induced hyper glycaemic mice [J]. J Pharm Pharmacol,1999,51(6):741-743.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意义
    ↓下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ApoA1/ ApoB比值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