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糖肾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113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10  浏览次数:680次

      作者:张定华1,王坤锋2,杨丽霞3 作者单位:(1.甘肃省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3.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关键词】 糖肾康胶囊;糖尿病肾病;中医疗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对积极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糖肾康胶囊治疗113例DN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DN诊断根据国际通用的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5期[2]。中医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属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气滞证。

      1.2 纳入标准

      凡符合糖尿病、DN Ⅱ~Ⅳ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属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气滞证者;年龄在40~80岁;空腹血糖≤9.0 mmol/L,餐后2 h血糖≤12.0 mmol/L的患者;知情同意,愿意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非DN引起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因素,如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或其他肾脏疾病等。②合并严重心、肝、脑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者。④年龄在40岁以下或80岁以上者。⑤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的患者。

      1.4 剔出病例标准

      ①不能按规定坚持服药者。②服用了其他治疗DN药物者。

      1.5 脱落病例标准

      所有填写了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进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均有权随时退出临床试验。无论何种原因、何时退出,只要未完成临床试验全疗程的观察,均按脱落病例进行意向性分析。

      1.6 一般资料

      入选的240例患者均为甘肃省中医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病情(中医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7 随机化方案

      设患者就诊序号,取连续自然数l,2,3……240,为患者的就诊序号。用cosio-fx180计算器随机数字键取随机数240次,并依次与患者就诊序号一一对应。凡随机尾数为奇数者归入观察组,偶数者归入对照组,并经4次调整,使2组的病例数相等,即每组l20例。

      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仍延续糖尿病饮食、运动、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0 mmol/L。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均不得使用对脂肪、蛋白质代谢及治疗作用产生影响的中西药物。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糖肾康胶囊(由黄芪、生地黄、槐米等组成,本院制剂室提供),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每次5 mg,每日2次。2组疗程均为2个月。

      3 观察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期间,患者保持与服药前相似的生活方式,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检测患者体质量、血压、心率、心律及不良反应。②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口干口渴、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肢体困重、形体消瘦、腰酸腰痛、夜尿多等7项主观症状指标,以问卷形式,每个症状计1分,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消失得1分;症状减轻得0.5分;症状未改善得0分。③实验室指标: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采用标准24 h留尿计算法检测肌酐清除率(CCr)。以上各种指标检测由甘肃省中医院检验科完成。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80%者;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者;无效:临床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有序分类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2组患者失访和剔除情况

      观察组有2例在观察周期内使用了其他方法治疗,故剔除;有5例完成观察周期后失去联系视为失访,实际完成观察113例。对照组有2例在观察周期内使用了其他方法治疗,故剔除;有4例完成观察周期后失去联系视为失访,实际完成观察114例。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显效、有效、无效比较,经Ridi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4,P<0.05)。表明糖肾康临床疗效优于依那普利,详见表1。表1 2组D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3 2组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见表2)表2 2组DN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

      5 讨论

      D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DN的发病是易感人群在长期高血糖、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血管紧张素系统是重要参与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与其密切相关[5];另外,胰岛素抵抗也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6]。目前,现代医学对DN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在DN的治疗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糖肾康胶囊由黄芪、生地黄、槐米等中药组成。通过对113例DN患者的观察,结果表明糖肾康胶囊可以稳定患者血糖,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BUN及SCr,提高CCr,对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rot of a WHO Consultation. Part I: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2] 高云霞,张宁.对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的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4):8-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153-156,215-218.

      [4] 王昱,鲍晓荣.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 21(11):843-846.

      [5] 刘建萍,刘精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08,43(8):851-853.

      [6] 洪郁芝,李真真.糖尿病肾病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9):843-844.

    ↑上一篇: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金芪降糖片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