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血糖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12-09  浏览次数:575次

      作者:甘毅  作者单位:东莞市东坑医院 急诊科,广东 东莞

      【摘要】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血糖的关系,探讨胆红素在T2DM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住院及门诊T2DM患者50例(T2DM组),健康对照组40例,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2DM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T2DM组治疗前TBil、DBil、IBil浓度均比对照组低(P<0.05),TBil与FPG、HbA1c均呈负相关(r=-0.584、-0.626,P<0.01);治疗后胆红素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与FPG、HbA1c呈负相关,血清胆红素浓度可能是糖尿病诊疗中的一个有价值的临床生化指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胆红素,血糖

      近年来发现,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特别是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胆红素作为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胆红素浓度,探讨其在T2DM诊治中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T2DM组50例均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5.5±13.6)岁;对照组40例均为我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38.5±16.2)岁,两组均排除肝胆、肾脏、血液、心血管及甲状腺等疾病,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血常规及空腹血糖(FP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和肌酐(Cr),所有检测均由全自动生化仪进行;T2DM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免疫比浊法),并且在治疗3个月后重复测定以上所有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判断胆红素与FPG、HbA1c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T2DM组治疗前TBil、DBil、IBil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FPG和HbA1c明显下降(P<0.05),但胆红素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TBil与FPG、HbA1c均呈负相关(r=-0.584、-0.626,P<0.01)。

      3讨 论

      有研究[34]显示,胆红素同谷胱甘肽一样,是机体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成员之一,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氧化损伤、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生理抗氧化剂,在应激情况下发挥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文献[57]报道,胆红素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胆红素浓度降低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现,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也有重要作用。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目前研究[1]发现,高血糖可以造成机体氧化应激,使体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增多,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导致胰岛细胞凋亡,甚至严重损伤胰岛细胞功能。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及血红素代谢产物作为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系统之一,在高血糖环境下对胰岛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起重要的保护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资料结果显示,T2DM患者TBil、DBil、IBil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Bil与FPG和HbA1c浓度呈负相关,与武跃明等[8]的观察结果相似;治疗3个月后FPG与HbA1c已明显下降(P<0.05),但胆红素浓度并没有明显上升(P>0.05),推测可能由于T2DM患者体内氧化活性提高,使胆红素消耗增加,从而导致体内胆红素降低,而短期治疗后血糖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原来高血糖所致的机体损害、特别是心血管的潜在损害可能难以逆转,因而胆红素浓度无明显变化。

      胆红素是极强的脂溶性物质,这使其容易通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浓度增高时可以导致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损伤,因此,胆红素也是一种内源性毒素。由此可以推测,胆红素只有在适合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发挥抗氧化作用,而且不同的疾病其抗氧化的适合浓度可能不同。血液中的胆红素又有DBil和IBil两种形式,DBil与IBil的结构特点和理化特性完全不同[9],因此,胆红素的抗氧化机制如何、各种不同疾病的适宜浓度如何,目前还不清楚,有待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敏,母义明,潘长玉.血红素氧化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保护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7):778780.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6.

      [3]Marilena G .New physiological importanc of two classic residual products:carbon monoxide and bilirubin[J].Biochem Mol Med,1997,61:136142.

      [4]Siow R C,Sato H,Mann G E.Heme oxygenasecarbon monoxide sigaling pathway in atherosclerosis:antiatherogenic actions of bilirubin and carbon monoxide[J].Cardiovasc Res,1999,41:385394.

      [5]郭军,高秋华,杨中民,等.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J].生命的化学,2002,22(2):157159.

      [6]Mayer M.Association of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ith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2000,46:17231727.

      [7]张俊,冯杰,高兴玉,等.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α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6):446447.

      [8]武跃明,康爱英,王国庆.二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意义[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21):2425.

      [9]戴万荣,郭金星.检验医学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4951.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下一篇: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