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加味参芪地黄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03  浏览次数:632次

      作者:林跃辉,嵇美霞,胡岗,黄沛荣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龙岩 364000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加味参芪地黄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及早治疗十分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28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28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脏损害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0岁,平均 (57.8±8.3)岁,糖尿病病程3.1~14年。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8~68岁,平均(58.7±7.9)岁,糖尿病病程 3.5~1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Mogensen分期标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即糖尿病肾病Ⅲ期,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肾脏损害,无严重心、肝功能不良及严重高血压者。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辨证诊断标准[1],明确中医证候分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者。

      2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糖尿病、低钠、低蛋白饮食(0.8gd)、适量活动的基础上继服降糖药和(或)注射胰岛素等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 ≤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所有患者予贝那普利1次10mg,1天1~2次,口服,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方用加味参芪地黄汤。组方:党参15g,黄芪30g,山药20g,山茱萸10g,熟地黄、丹皮各 15g,茯苓、泽泻、川芎各10g,丹参15g。1天1剂,煎煮浓缩取汁200~300ml,分2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糖尿病性肾病》[3]制定。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恢复正常或较前下降50%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较前下降30%~50%;③无效: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未达到有效标准。

      3.2结果

      治疗组28例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28例中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 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较,。

      3.3不良反应临床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有不良反应和过敏现象发生。

      4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肾病发病之初,病在肝肾,多表现为气阴两虚、络脉瘀结[4],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则。笔者以《沈氏尊生书》之参芪地黄汤化裁组成中药复方。方中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配之三泻以泻肾降浊利水,合黄芪、党参益气利水消肿,加丹参、川芎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益肾化瘀降浊之效。实验证明,加味参芪地黄汤[5]既能扩张肾血管,改善肾微循环,修复微血管损伤,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肾小球通透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白蛋白尿,逆转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使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得以逆转,且临床观察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1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李保春.糖尿病性肾病[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58.

      [4]肖相如.肖相如论治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83.

      [5]李春芳,栗春敏,杨红欣,等.参芪地黄汤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4):293-294.

    ↑上一篇:回药水浴手足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