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矮身材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1-06-10  浏览次数:1223次

     

      作者:林昶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昆明 650101

      【摘要】 目的: 探讨矮身材的原因,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方法: 探讨影响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不良的原因,以便对因治疗。结果: 身高发育受遗传、内分泌、疾病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矮身材者针对不同的病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促进身高增长。

      【关键词】 矮身材 遗传 内分泌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hort Stature

      Lin Cha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short stature and promote adolescence’s growth.Methods: To try to fi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adolescence’s growth,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hildren’s short stature.Results: Adolescence’s growth is associated with inheritance,endocrine,disease and environment,etc.Conclusion: To find reason of short stature and take scientific measures,we can promote adolescence’s growth.

      【KEY WORDS】 Short Stature; Inheritance; Endocrine

      矮身材是指身高在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数以下(P3)或均数减2个标准差(-2S)。矮身材不仅影响到国民健康素质,还直接影响个人升学、招工、参军及婚姻,此外一些矮身材者由于自身生理上的缺陷,加上社会上的种种偏见,使身高发育受到很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身高发育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促进矮身材者长高,不但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1 引起矮身材的原因

      身高发育受遗传、内分泌、疾病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遗传

      遗传因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身材的高矮,生长发育的特征及潜力都受父母的种族、身材、外貌等遗产特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良好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其成年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父母的身高粗略的预测孩子成年的身高,男孩成年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8.5),女孩成年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8.5)[2]。遗传性疾病,无论是染色体畸变或代谢缺陷都对生长发育有影响。

      1.2 性别

      女孩青春期开始较男孩约早2年,因此在11~12岁的2~3年间,女孩身高和体重都较男孩增长快,但以后男孩最终将赶上并超过女孩。

      1.3 内分泌

      内分泌腺的功能对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尤以垂体、甲状腺及性腺的作用最为突出。如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缺乏或不足,可致身材非常矮小,甚至侏儒;儿童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致呆小症,不仅影响患者的体格发育,同时还影响其智力;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氏综合征)可致女童身材矮小,可做血染色体检查确诊(45XO);青春期前身高增长主要受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影响,青春期后身高增长主要与雄激素分泌有关[3]。

      1.4 母亲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疾病情况,生活环境及宫内情况

      胎儿期是人生的第一个生长关键期,许多重要的组织器官都在这个时期迅速发育,因此孕母的营养状况、疾病、生活环境及宫内情况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进而使其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有可能落后于同龄儿童。如在战争或饥荒时期,由于孕母缺乏营养,小于胎龄儿的出生率明显增加,瑞典有研究表明,出生时身长低于正常的小于胎龄儿,80%在18岁时身高低于正常[4];孕母有高血压、慢性心血管或肾脏疾病,孕母地处高原或吸烟,均可使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慢性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此外胎盘或脐带的异常,宫内感染亦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1.5 自身的营养、疾病和生活环境

      充足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饮食无规律、偏食、挑食及厌食均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过剩,导致儿童肥胖,可致儿童性发育障碍或骨发育提前[5],引起矮身材。

      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取决于疾病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慢性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干扰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身体缺乏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供应,导致生长缓慢,如果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将影响最终的身高,如果时间短,当疾病治愈后,有可能完全追赶生长。此外长期的社会心理压力,如经常被虐待的儿童,因生长激素分泌受抑制,亦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生活环境亦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良好的居住环境,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合理的生活制度、游戏、教育等,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6 睡眠及体育运动

      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且睡眠时肌肉放松,有利于关节和骨骼生长,因此睡眠不足,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体育运动可以刺激骨骺软骨增殖、骨化,促进长骨纵向生长[6],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组的骨龄显著高于不经常运动组[7],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6],运动可以改善饮食,获得更多的营养素,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的质量,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促进骨的生长。因此缺乏体育运动,亦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研究证实:运动比不运动的儿童平均高2~3cm。

      1.7 特发性矮身材(ISS)

      ISS应符合以下条件[8],即身高低于正常均数2.25个标准差;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正常,身材均称;无慢性器质性疾病;无明显严重的心理情感障碍,摄食正常;染色体检查正常;骨龄正常或稍延迟;生长速率正常或稍慢;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生长激素峰值大于等于10μg/L;排外已知的其他原因;身高预测难以达到正常成年身高。

      2 矮身材的防治

      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身的体格检查,依据病史及体格检查选择适合的化验检查,如血清生长激素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龄检查,蝶鞍摄片等,将以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引起矮身材的病因,依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2.1 遗传及先天因素所致

      目前多数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先天畸形综合征尚无特异性治疗,因此预防措施就显得更为重要,即应尽量避免出生带有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的患儿。首先要做好育龄期男女的咨询和筛查,对于患遗传性疾病的个体或病态基因的携带者,要限制其生育或采取绝育措施;对已经怀孕的,可进行宫内诊断,发现患病个体及时终止妊娠;对少数已经出生的患病个体,可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把疾病造成的损害减至最小。

      2.2 母亲孕期的疾病及营养不良所致

      孕母的营养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因此要保证孕母的饮食合理,营养均衡,避免偏食和少食,对于严重孕吐者要及时治疗,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其次还要做好孕期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2.3 内分泌疾病所致

      2.3.1 垂体性侏儒

      垂体性侏儒可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剂量为0.1u·kg-1·d-1,每天一次皮下注射[4],应尽早开始生长激素治疗,用至青春期骨骺闭合时方可停止。在生长激素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复查甲状腺功能,若治疗前发现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先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再使用生长激素,若治疗中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垂体性侏儒若开始治疗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生长激素用量足,基本上可达到成年应有的身高。

      2.3.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矮小症

      应进行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的筛查,或对有可疑甲低症状的新生儿,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但确诊应及时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力争在2~3周内,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以后终身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左旋甲状腺素钠剂量,新生儿10~15μg·kg-1·d-1,婴幼儿6~8μg·kg-1·d-1,较大儿童4μg·kg-1·d-1[4],服药期间每周复查甲状腺功能,依据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直致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岁以后6个月复查1次。新生儿甲低患者,若能在新生儿期得到诊断并开始治疗,则患儿的体格和智力可完全正常。

      2.3.3 性腺疾病所致矮小症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Turner氏综合征):是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由于患者没有正常的卵巢,到青春期时缺乏性激素,患儿没有青春期猛长,不出现第二性征,因此青春期的身高比同龄女孩明显矮小,该病通过血染色体检查可确诊,最理想的治疗应从2岁开始,生长激素剂量为0.15u·kg-1·d-1,每天皮下注射1次,治疗持续到满意身高或骨骺接近闭合,雌激素的治疗应在骨骺接近闭合时(即骨龄15~16岁)开始,一般雌激素治疗6~12个月后,开始用药建立人工月经周期[4],使患儿在女性性征方面完全发育。

      性早熟:是指男孩9岁以前,女孩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4]。该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功能异常提早出现,或睾丸、卵巢及肾上腺病变,导致性激素过早、过度分泌,使骨龄比实际年龄提前,骨骺早期闭合,生长期缩短,故患者身材矮小。治疗要针对病因,若为肿瘤所致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对于病因不明者,可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治疗中应监测垂体-性腺轴系受抑制指标,每3个月测量1次身高,6个月复查1次骨龄,治疗效果表现为延迟骨龄的成熟,增加最终成年身高[4]。

      2.4 自身的营养、疾病及生活环境所致矮小症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避免偏食、挑食、厌食及暴饮暴食,不要服用营养保健品,做到饮食营养均衡全面,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正常需要。其次给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在儿童的成长发育期,要积极防治常见多发病,及早治疗引起生长障碍的可治性原发病,以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长期及永久性损害。要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态度,尽量避免引起儿童心理障碍的环境因素。

      2.5 睡眠不足及缺乏运动所致矮小症

      睡眠时间的长短因年龄而不同,同时亦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所需睡眠时间越长,如新生儿每天需14~20小时睡眠,青春期每天所需9~10小时睡眠[4],因此我们要依据儿童的年龄,保证其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还要保证其睡眠的质量。

      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以跑跳训练为主要运动方式的运动处方[6],对矮身材增高最为有效,如跳绳、跑步等,但运动量不必过大,每周3小时即可[7],因为再增加运动量,不能显著增加儿童的身高。

      2.6 特发性矮身材

      特发性矮身材可用生长激素治疗,剂量为0.15~0.3u·kg-1·d-1[2],在睡前0.5~1小时皮下注射,最佳注射部位在肚脐周围,最佳用药时间是青春期前,即男性12岁以前,女性10岁以前[2],开始治疗时间越早,生长激素用量越大,其身高增长越明显。

      以上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我们了解了这些因素,就可以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干扰,以促进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减少矮身材的发生,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振武,张德甫,李永华,等.青少年身材偏矮关联因素探讨.中国校医,2003;17(3):219~220

      2 吴康敏.矮身材的诊断与治疗.成都医药,2004,30(4):240~243

      3 娄晓民,李岚,曹咏梅,等.郑州市初中矮身材学生致矮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21~23

      4 鲍秀兰. 矮身材儿童264个怎么办.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5 辛克铭. 儿童营养滋补的新隐患—性无能与矮身材.中国食品,1999;(9):41~43

      6 王佩云,张一兵.矮身材儿童身高助长运动处方的探索.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50~53

      7 陈姜,黄海清,范英珊,等.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矮身材及骨龄的影响.中国校医,2002;16(4):295~296

      8 李堂.儿童特发性矮身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 20 (6): 607~608

    ↑上一篇:内分泌科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作用
    ↓下一篇:大鼠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5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