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患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和补体C3、C4、备解素的表达及其意义

    发表时间:2010-12-20  浏览次数:496次

      作者:马西文 刘永铭 薛芙珍 尚东亚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C3、C4和备解素(P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24例。测定循环血清中MBL、C3、C4和Pf水平。同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MBL和Pf水平无明显变化,C3和C4水平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TG)是MBL的独立预测因素,TG、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入C3回归方程,TG 是C4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3、C4水平与肥胖及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MBL与2型糖尿病肾脏并发症无直接关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C3;C4;备解素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是补体固有成分之一,国外研究发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其水平增高,而且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相关 〔1〕。另外,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3水平升高〔2〕,组织中补体及补体激活物沉积〔3,4〕,提示补体系统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MBL水平的研究则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MBL 、C3、C4和备解素(Pf)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与糖脂代谢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糖尿病组, 依据WHO 1999年提出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收集2005年3月至2005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0例, 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4±109)岁。其中UAER<20 μg/min(中位数84 μg/min)者22人(糖尿病1组),UAER 20~200 μg/min(中位数429 μg/min)者18人(糖尿病2组);排除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脏疾病,近6个月内有手术外伤史;急性感染、过敏或其他应激情况。对照组,24名,男13人,女11人,平均年龄(643±70)岁,均来自健康体检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受试者过夜禁食10 h以上,晨取空腹肘静脉血留取标本。分离血清及血浆,当日送验血糖和血脂。余血清置-80 ℃冰箱保存。

      122 糖脂代谢指标测定 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测定采用酶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采用乳胶免疫凝集抑制实验,试剂盒购自Bayer 公司;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取过夜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微量白蛋白含量,然后计算每分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试剂盒购自Bayer 公司。

      123 血清MBL、C3、C4、Pf测定

      取-80 ℃冰箱保存血清同一批测定。MBL采用ELISA法,批内变异为158%,试剂盒购自丹麦Antibodyshop公司,试剂批号为MM0401CE;C3、C4和Pf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使用美国Beckman公司Array 36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试剂购自爱尔兰Beckman Coulter公司,批号分别为C3/T403024、C4/T402171、Pf/T307013。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非正态资料取对数后近似正态,均数间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2型糖尿病组体重指数(BMI)、腰围、腰围/臀围、收缩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血T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年龄、身高、体重、臀围、舒张压、血尿素氮、肌酐、TC、LDLC、HDLC等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表1 各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略)

      22 各组MBL和C3、C4、Pf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MBL、P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3、C4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1组和2组比较,MBL和C3、C4、Pf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2。表2 各组MBL和C3、C4、Pf水平的比较(略)

      23 2型糖尿病患者MBL、C3、C4、Pf与糖脂代谢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BL水平与TG负相关,与HbA1c正相关,C3水平与TG、LDLC、BMI、腰围、腰围/臀围正相关,C4水平与TC、TG正相关,见表3。表3 2型糖尿病患者MBL、C3、C4、Pf与糖脂代谢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略)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和TG是MBL的独立预测因素,回归方程为:MBL=242647+357192×HbA1c480639×TG;TG、BMI、LDLC进入C3方程,回归方程为:C3=0114+0113×TG+0033×BMI+0086×LDLC;TG 是C4的独立预测因素,回归方程为:C4=0213+0073×TG。

      UAER与糖尿病病程、肌酐呈正相关,与补体成分MBL、C3、C4、Pf不相关,与血脂及血糖指标亦无相关关系(表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肌酐是UAER的独立预测因素,回归方程为:UAER=-79945+7508×病程+1151×肌酐。

      3 讨 论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中由多种糖蛋白组成的蛋白酶解系统,根据生物学功能分为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在机体抗感染、免疫调节、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导致组织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补体成分及活化产物C5b9广泛沉积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组织中 〔3,4〕,C5b9水平与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3〕,提示补体活化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国外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减低者C3升高〔2,5〕,C3是心脏性死亡、再发性心梗等严重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6〕。本实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3、C4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3水平与TG、LDLC、BMI、腰围、腰围/臀围正相关,C4水平与TC、TG正相关,与国外报道一致〔7,8〕。

      本研究发现TG、LDLC、BMI、腰围、腰围/臀围是C3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脂代谢异常和肥胖可影响C3的形成。基础研究发现,乳糜微粒可刺激脂肪细胞分泌C3〔9〕,C3的裂解片段乙酰化刺激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ASP)能加强脂肪酸的再酯化,促进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合成TG,清除血液中的自由脂肪酸,使肝脏VLDL生成减少而降低血脂。因此,C3升高可能是机体对血脂异常的一种自我调节反应。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加,Koistinen〔10〕等发现,肥胖者脂肪细胞C3分泌亦增加。因此,脂代谢紊乱、肥胖是2型糖尿病C3、C4升高的重要原因。

      MBL属于补体固有成分,是肝脏产生的急性期蛋白。MBL能结合到内皮细胞非酶糖化产物,激活补体〔11,12〕。非酶糖化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改变,因此,MBL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引起了人们关注。Hansen〔1〕等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MBL浓度升高,并且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正相关。Hansen 〔13〕等在另一项研究中也证实,1型糖尿病合并大小血管病变患者体内MBL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进程中,MBL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MBL水平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体内MBL水平无明显改变。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值(<20 μg/min 及20~200 μg/min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后,MBL水平仍无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BL水平与HbA1c正相关,与TG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显示HbA1c和TG是MBL的独立预测因素,表明糖脂代谢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MBL的水平。但与Hansen等在1型糖尿病中研究的结果不同,我们发现2型糖尿病中MBL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不相关。已有研究发现,MBL水平受基因多态性影响〔14〕,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相关疾病,其MBL水平是否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符合糖尿病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Hansen TK,Thiel S,Knudsen ST,et alElevated levels of mannanbinding lect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3;88:485761

      2 Figueredo A,Ibarra JL,Bagazgoitia J,et alPlasma C3 levels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typeⅡdiabetes〔J〕Diabetes Care,1993;16:4459

      3 Uesugi N,Sakata N,Nangaku M,et alPossible mechanism for medial smooth muscle cell injury in diabetic nephropathy:glycoxidationmediated local complement activation〔J〕Am J Kidney Dis,2004;44:22438

      4 Zhang J,Gerhardinger C,Lorenzi MEarly complement activation and decreased levels of 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complement inhibitors in human and experimental diabetic retinopathy〔J〕Diabetes,2002;51:3499504

      5 Weyer C,Tataranni PA,Prathy REInsulin action and insulinemi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sting complement C3,but not 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 concentration〔J〕Diabetes Care,2000;23:77985

      6 Széplaki G,Prohászka Z,Duba J,et alAssociation of high serum concentration of the third component of complement(C3) with preexisting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new vascular event in women〔J〕Atherosclerosis,2004;177:3839

      7 Muscari A,Massarelli G,Bastagli L,et alRelationship of serum C3 to fasting insulin, risk factors and previous ischaemic events in middleaged men〔J〕Eur Heart J,2000;21:108190

      8 Muscari A,Bozzoli C,Gerratana C,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IgA and C4 with severe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1988;74:17986

      9 Halkes CJ,van Dijk H,de Jaegeve PP,et alPostprandial increase of complement component 3 in normolipidem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ffects of expandeddose simvastati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152630

      10 Koistinen HA,Vidal H,Karonen SL,et alPlasma 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C3 mRNA expression in nondiabetic and type 2 diabetic me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10349

      11Collard CD,Lekowski R,Jordan JE,et alComplement activation following oxidative stress〔J〕Mol Immunol,1999;36:9418

      12 Jordan JE,Montalto MC,Stahl GLInhibition of mannosebinding lectin reduces postischemic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J〕Circulation,2001;104:14138

      13 Hansen TK,Tarnow L,Thiel S,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mannosebinding lectin and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2004;53:15706

      14 Steffensen R,Thiel S,Varming K,et alDetection of structural gene mutations and promoter polymorphisms in the mannanbinding lectin (MBL) gene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J〕J Immunol Methods,2000;241:3342

    ↑上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新概念
    ↓下一篇: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白细胞计数的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