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肥胖和2型糖尿病血浆visfatin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10-28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江榕, 刘小莺, 刘礼斌, 陈晓春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协和医院,福州 350001 1.老年医学研究所,2.内分泌研究所

      【摘要】 目的 探讨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 设定正常体质量无糖尿病组(11例)、肥胖组(10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组(16例)、2型糖尿病肥胖组(9例),应用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visfatin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分析血浆visfatin水平与人体测量指标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在正常体质量、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isfatin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336,P=0.0226),与胰岛素抵抗无相关性,腰围、腰臀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是血浆visfatin浓度的独立相关因素(P=0.03,0.041,0.006)。 结论 正常体质量、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相似;visfatin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无关;测定血浆visfatin浓度不能做为肥胖症或糖尿病临床诊断的指标。

      【关键词】 肥胖症; 糖尿病,2型; 细胞因子类; 脂细胞; 人体质量指数; 胰岛素

      系visfatin是新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模拟胰岛素样作用,从而降低血糖,还能够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合成和积聚[1]。笔者研究正常体质量、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浓度与人体测量指标和糖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探讨visfatin在代谢紊乱中的可能机制,以进一步阐明visfatin在肥胖症和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8月因胆结石、胃间质瘤、子宫肌瘤、头晕等住院患者共46名,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66±14)岁(56~77岁),将其分为正常体质量无糖尿病组(11例),肥胖无糖尿病组(10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组(16例),2型糖尿病肥胖组(9例);研究对象均无高血压病、冠心病、恶性肿瘤,无急性炎症、妊娠,无使用糖皮质激素、性激素、胰岛素、降脂药等药物病史,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肥胖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糖尿病患者选择未治疗或只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

      1.2 方法

      1.2.1 测量人体指标 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公式为:

      BMI=体质量(kg)/身高(m2)

      WHR=腰围(cm)/ 臀围(cm)

      1.2.2 血液标本的收集及测定 采集患者隔夜空腹14 h静脉血,一份血清立即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一份抗凝血测糖基化血红蛋白(human 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一份血浆加入抑肽酶(0.6 TIU/mL)冻存于-80 ℃冰箱,用于测定血浆visfatin水平。血浆visfatin浓度测定采用酶免疫分析法(美国Phoenix Pharmaceuticals公司),抗体为特异的兔抗人内脂素的IgG部分肽段,与血浆胰岛素、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肽类激素无交叉反应,线性范围为1.85~19.5 ng/mL,批内CV<5%,批间CV<12%。化学比色法(试剂购自美国BECKMAN公司)测定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一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免疫比浊法(试剂购自英国RANDOX公司,美国BECKMAN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酶联法(美国BECKMAN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葡萄糖;化学发光法(美国BECKMAN全自动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测定胰岛素。

      1.2.3 胰岛素抵抗的评价 参照文献[4],采用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公式为:

      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igmaPlot 10.0+SigmaStat 3.5软件处理。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变量的线性回归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自然对数转化后进行统计。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间观察指标分析 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2型糖尿病非肥胖组、2型糖尿病肥胖组的血压、CHOL、TG、LDLC、空腹胰岛素、血浆visfatin浓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肥胖组HOMAIR高于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及2型糖尿病非肥胖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间临床及实验室观察指标分析

      2.2 相关性分析

      2.2.1 visfatin及相关指标的相关系数分析 血浆visfatin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336,P=0.0226),与HOMAIR无关。

      2.2.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BMI、腰围、臀围、WHR、CHOL、TG、HDLC、LDLC、ApoA1、ApoB、ApoA1/B、FPG、FPI、HOMAIR、HbA1c、年龄作为自变量,血浆visfatin浓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围、WHR、HDLC分别是血浆visfatin浓度的独立相关因素(P=0.03,0.041,0.006)。

      3 讨 论

      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特别是腹部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而且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56],其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白细胞介素6、瘦素、抵抗素以及脂联素等,在能量代谢平衡以及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5年,Fukuhara等发现了一个在人体和小鼠内脏脂肪特异性高表达的mRNA,在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两种情况下,此种mRNA均具有胰岛素样的降血糖作用,能吸附并激活胰岛素受体,但其和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位点不一样,这就意味着此种mRNA的胰岛素样降糖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不同,是完全独立于胰岛素的作用途径,且能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合成和聚集,故将这种主要在内脏脂肪分泌的细胞因子称为visfatin[1]。因此,visfatin可能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及肥胖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之间起着一定的作用。

      肥胖症是一种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为特征的多因素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资料表明,肥胖在心血管病发生中具有独立的作用[78],而且腰围和WHR是评估内脏脂肪堆积的有用指标[910]。本研究结果,腰围、WHR是血浆visfat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血浆visfatin水平高低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在正常体质量无糖尿病者、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visfatin与内脏指肪有密切联系,与肥胖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乏,二者均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多伴发中心性肥胖,当脂肪组织数量增多,尤其腹腔内脂肪细胞肥大时,脂肪细胞内的TG易分解形成游离脂肪酸,使TG及LDL、Apob等富含TG的脂蛋白合成增加,清除减弱,且HDL易崩解,因此,TG升高、HDLC降低和LDL增多是糖尿病伴随的血脂异常的特征。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1112]。血脂异常作为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也属于代谢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可导致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本研究结果血浆visfatin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HDLC是血浆visfat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visfatin与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可能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初步推断,测定血浆visfatin水平并不能作为临床判定肥胖症、糖尿病的指标。相关性研究提示,visfatin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而腰围、WHR是血浆visfatin浓度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visfatin与内脏脂肪含量密切相关,可能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但本研究结果得出血浆visfatin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无关的结论,与目前普遍认为腰围、WHR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理论可能存在矛盾,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增加检测指标如糖负荷后visfatin及血糖水平、选择更好的判断胰岛素抵抗的标准等,以获得更可信的结果。

      visfatin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重要的脂肪细胞因子,可能与其它一些因子共同作用,参与糖脂代谢的过程,维持机体正常的能量与代谢平衡。血浆visfatin与腰围、WHR、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肥胖症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对visfatin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药物新靶点。但由于目前各研究者选择的实验对象不同,样本量不同,实验方法不一致,在实验结果上存在着不一致性,visfatin究竟是调控机体糖脂代谢稳态不可缺少的新型激素,还是仅在糖脂代谢紊乱状态下发挥代偿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积累更多的科研资料,为肥胖症和糖尿病及其相关的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Fukuhara A,Matsuda M,Nishizawa M,et al. Visfatin:a protein secreted by visceral fat that mimics the efects of insulin.Science, 2005,307:426430.

      [2] World Healthy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 The AsiaPacific perspective: redefining obesity and its treatment. [EB/OL](2000).[200610]. http://www.diabetes.com.au/pdf/obesity_report.pdf.

      [3] 钱荣立,项坤三,刘力生,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55.

      [4] Matthews D R, Hosker J P, Rudenski A S, et al.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and βcell function from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man. Diabetologia, 1985,28:412419.

      [5] Trayhurn P,Wood I S. Adipokines: inflammation and the pleiotropic role of white adipose tissue[J]. Br J Nutr, 2004,92:347355.

      [6] Kershaw E E, Flier J S. 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organ[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4,89:25482556.

      [7]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中国成人腰臀比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腰臀比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3(1):510.

      [8] 周北凡,武阳丰,李 莹,等. 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33(1):8185.

      [9] Wajchenberg B L. Subcutaneous and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their relation to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Endocr Rev, 2000,21:697738.

      [10] Pouliot M C, Despres J P, Lemieux S, et al.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abdominal sagittal diameter: best simple anthropometric indexes of abdominal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ccumulation and relate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men and women[J]. Am J Cardiol, 1994,73:460468.

      [11] 李 莹,陈志红,周北凡,等. 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32(7):643647.

      [12] 武阳丰,赵 冬,周北凡,等. 中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治和分层方案的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428433.

    ↑上一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过程中并发严重低磷血症一例
    ↓下一篇: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盐酸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