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不同糖耐量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动脉硬化程度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08-27  浏览次数:528次

      作者:吴茂红 巩翠玉 作者单位:莱芜市人民医院干部科,山东 莱芜 2711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及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6年5月该院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00例,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受损(IGT)组、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组)、糖尿病(DM)组5组,均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dewald 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口服75 g葡萄粉0.5和2 h后测血糖、血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30/△G30、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同时对5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LDLC在5组中依次升高,HDLC在5组中依次降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4组BMI、WHR、SBP、DBP、TG、TC、LDLC、HDLC与NGT组比较差异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SBP、DBP、TG、TC、LDLC、HDLC与IFG组比较差别显著。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的FPG 0.5、1 h、空腹血胰岛素(Fins)、0.5 hINS、ISI、△I30/△G30与NGT组比较差别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3组PBG2h明显高于IFG组;IGT组、IFG/IGT组两组2 hINS水平明显高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3组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NGT组和IFG组两组MBCI差别不显著。IGT组、IFG/IGT组、DM组3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NGT组,IFG组与NGT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IGT组、IFG/IGT组、DM组3组冠状动脉1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3组2支病变和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和IFG组,NGT组和IFG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别不显著。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了从FPG异常、糖耐量异常到DM的发展过程。冠心病合并IGT、IFG/IGT、DM时较合并NGT和IFG者有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关键词】 糖调节异常 冠心病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冠状动脉造影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DM)的前期表现如糖耐量异常亦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上升,既使血糖浓度在DM的诊断水平以内,仍然会出现冠心病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糖代谢异常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还会增加总死亡率〔1~6〕;DM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已成为共识〔7〕。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指出DM前期具有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拟研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糖耐量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5月~2006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0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试验,其中糖耐量正常者(NGT组)60例,年龄53~76(平均65.5±10.1)岁,男34例,女26例;单纯空腹血糖(FPG)受损者(IFG组)28例〔6.1 mmol/L

      1.2 方法

      1.2.1 检测指标

      ①由专人测量患者清晨空腹状态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②由专人专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测试前患者静息30 min,以Korotkoff Ⅰ期为收缩压(SBP),V期为舒张压(DBP),重复测量3次,重复测量时间间隔2 min,取其均值。③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隔夜12 h抽取肘静脉血测FPG,血胰岛素(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dewald 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所有研究对象口服75 g葡萄糖粉0.5、1和2 h后测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胰岛素(INS,放免法),血糖测定用,胰岛素测定用,批内变异系数(CV)5.6%,批间CV6.3%。酶法检测血脂,试剂来自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批间CV分别是TC≤4.5%,TG≤5.1%,HDLC≤4.6%,LDLC≤4.3%。糖负荷30 min净增胰岛素/净增葡萄糖(△I30/△G30)作为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反映IR的程度;李氏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FINS×FPG)/(PG 2 h+PG 1 h2FPG),为糖负荷后胰岛功能评价指标。△I30/△G30、ISI、MBCI为非正态分布,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分析。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法)试剂购于BioCheck公司,批内CV<4.5%,批间CV<7.6%,IL6、TNFα的检测采用酶联吸附法,试剂为Biosource产品,仪器为Bio Tek Cere酶标仪。⑤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方法进行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者判断为阳性,病变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的两支以上者为多支病变。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

      2 结 果

      2.1 各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NGT组、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BMI、WHR、SBP、DBP、TG、TC、LDLC在5组中依次升高(P<0.01,P<0.05),HDLC在5组中依次降低,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4组BMI、WHR、SBP、DBP、TG、TC、LDLC、HDLC与NGT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IGT组、IFG/IGT组、DM组SBP、DBP、TG、TC、LDLC、HDLC与IF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表1)。表1 三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略)

      2.2 各组IR指标的比较

      IFG组、IFG/IGT组、DM组的FPG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5,P<0.01);IFG组、IGT组、IFG/IGT组、DM组的0.5 h FPG、1 h PBG、FINS、0.5 h INS、ISI、△I30/△G30与NGT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GT组、IFG/IGT组、DM组2 h PPG明显高于IFG组(P<0.05);IGT组、IFG/IGT组2 hINS水平明显高于IFG组(P<0.05);IGT组、IFG/IGT组、DM组MBCI明显低于NGT组和IFG组(P<0.05),NGT组和IFG组两组MBCI差异为显著(P>0.05)(表2)。表2 各组IR指标的比较(略)

      2.3 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的比较

      IGT组、IFG/IGT组、DM组冠状动脉1支病变发生率低于NGT和IFG组(P<0.05);2支病变和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NGT和IFG组(P<0.05),NGT组和IFG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3)。表3 各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略)

      2.4 各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IGT组、IFG/IGT组、DM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NGT组(P<0.05,P<0.01),IFG组与NGT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表4)。

      表4 各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略)

      3 讨 论

      中国高达76.9%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包括DM前期或DM)〔8〕。本组NGT者占20%,单纯IFG者占9.3%,单纯IGT者占14.7%,IFG合并IGT者占7.3%,合并DM者占48.7%,DM和糖调节异常者共占80%,与文献结论相符〔8〕,表明冠心病人群是高血糖的高危人群。我们研究发现高BMI、WHR、SBP、DBP、TG、TC、LDLC及低HDLC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表明,冠心病合并IFG、IGT、IFG/IGT、DM时比未合并糖代谢异常者有更高的危险因素,IGT组、IFG/IGT组、DM组比IFG组有更高的血压和更严重的血脂代谢异常,表明IGT、IFG/IGT、DM比IFG有更多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IGT、IFG/IGT具有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DM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应用ISI、△I30/△G30、MBCI来评估冠心病合并NGT、IFG、IGT、IFG/IGT、DM2人群IR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 △I30/△G30是反映糖刺激下早期胰岛素分泌的一个良好的指标,与静脉糖耐量实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密切相关〔9,10〕。我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合并IFG、IGT、IFG/IGT、DM均存在逐渐加重的IR及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而高胰岛素血症与大血管病变是密不可分的,当机体不能代偿IR所造成的血糖升高时,血糖将持续高出正常范围,最终导致DM的发生〔11〕。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得到承认〔12〕,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3~15〕,机体的慢性炎症状以血清炎症标志物:hsCRP、IL6、TNFα等增加为特征,hsCRP是肝脏合成的急性蛋白,脂肪细胞分泌的IL6和TNFα是刺激肝脏合成CRP的主要细胞因子,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本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参与了从FPG异常、糖耐量异常到DM的发展过程。

      DM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4倍,糖耐量异常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的1.9倍〔16〕;资料显示DM患者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程度严重,死亡率高,多支冠脉受累及受累冠脉病变程度严重及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但IGT本身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仍存在争论〔17〕。本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IGT、IFG/IGT、DM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合并NGT和IFG者,合并IGT者、IFG/IGT者与合并DM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该结论与文献报告一致〔18〕,提示对IGT、IFG/IGT患者的代谢紊乱应积极进行治疗,有效的治疗可达到延缓或防止冠心病及其他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The DECODE study group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Diabetes Epidemiology Group.Glucose toleranc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J〕.Arch Int Med,2001;161(2):397404.

      2 Bartnik M,Malmberg K,Norhammar A,et al.Newly detected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longterm outcom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Heart J,2004;25(4):19907.

      3 Norhammar A,Tenerz,Nilsson G,et al.Glucos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no previous diagnosis of diabets mellitus:a prospective study〔J〕.Lancet,2002;359(6):21404.

      4 Bartnik M,Ryden L,Ferrari R,et al.The 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ross Europe:the Europe Heart Survey on diabetes and the heart〔J〕.Eur Heart J,2004;25(2):188090.

      5 Hashimoto K,Ikewaki K,Yagi H,et al.Glucose intolerance is common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ho were not previously diagnosed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5;28(3):11826.

      6 Choi KM,Lee KW,Kim SG,et al.Inflammation,insulin resistance,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out a previous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5;90(1):17580.

      7 Bartnik M,Malmberg K,Hamsten A,et al.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a common risk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populationbased controls〔J〕.J Int Med,2004;256(1):28897.

      8 Hu DY,Pan CY,Yu J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in China: the China Heart Survey〔J〕.Eur Heart J,2006;27:25739.

      9 赵永莉,叶山东,陈 燕,等.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及新诊断2型DM人群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1):178.

      10 毕 艳.2型糖尿病人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1(1):634.

      11 Matsumoto K,Miyake S,Yano M,et al.Glucose tolerance,insulin secrection,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nonobese and obese Japanese subjecrs〔J〕. Diabetes Care,1997;20(4):156270.

      12 Alexander RW.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N Eng J Med,1994;33(5):4689.

      13 Zachary T,Lomgarden B.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J〕.Diabetes Care,2003;26(5):161923.

      14 朱禧星.炎症标记物可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3;23(3):1645.

      15 李秀钧.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4):2513.

    ↑上一篇:低剂量复方尼尔雌醇片和替勃龙对老年女性生命质量和糖脂代谢影响的比较
    ↓下一篇:南通地区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