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1例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1  浏览次数:614次

      作者:杨洁仪 作者单位:313216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民医院(乾元)内一科

      【关键词】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急症,常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多样化,极易误诊漏诊,早期病死率高达50%[1]。现将本院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中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55~81岁。凡血糖>33.3 mmol/L,血浆有效渗透压[按公式2(Na++k+)+血糖计算,单位均为mmol/L]>330mOsm/(kg·H2O)者,诊断为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同时有2例合并酮症酸中毒,尿酮体+~++,血气分析pH<7.3,碱剩余(BE)<-3mmol/L.既往有糖尿病史3例,未知糖尿病史8例。

      1.2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例,肢体偏瘫4例,发热7例,肺部感染3例,肠道感染、尿路感染、低血压、少尿各2例,脑血管意外、下肢静脉栓塞、胆道感染、抽搐各1例。1.3 实验室检查 本组入院时血糖31.5~44.5mmol/L(采用OLYMPUS AU 400 自动生化仪,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测得),血钠145~164 mmol/L,血钾4.0~6.5 mmol/L(采用XD 683钾钠氯分析仪,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技术测得),血PH<7.32,分别为7.25、7.2,尿酮体阳性4例,血浆有效渗透压为335~391mOsm/(kg·H2O)。

      1.4 治疗方法

      (1)补液治疗:所有病人明确诊断后,即以240~400ml/h补液4~6h,根据血压、尿量、心率变化调节补液速度,并同时给予口服或置胃管补充温开水100~200 ml/h,机体失水量按体重的8%~15%计算。开始24h补入失水量的2/3加上尿量,其余失水量在下一个24h内补足。本院0.45%氯化钠来源困难,故所有病例均以0.9%氯化钠及5% 葡萄糖液+胰岛素(RI)补液。(2)降糖治疗:以RI 0.1IU/(kg·h)微泵推注,每小时血糖下降2.8~5mmol/L间,待血糖降至接近14 mmol/L,即开始补充5% 葡萄糖液,同时RI减半,以葡萄糖:RI=2~5:1维持该血糖水平约24h。(3)补钾治疗:根据初始血钾水平及见尿补钾的原则,并加强血钾监测,最初24h内补钾4~8g。(4)纠正酸中毒:2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但pH均>7.0,均未予补碱治疗。

      2 结果

      本组11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27.3%。其中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1例、肺部感染、急性肾衰合并DKA死亡1例、胆道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死亡病人年龄均>75岁。

      3 讨论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但文献报道1/3病人在确诊前并无糖尿病史,且高血糖高渗状态纠正后有些病人亦可无糖尿病[2]。该病是在胰岛β细胞贮备功能不足,由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吐泻及利尿剂、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应用等诱因下发病,本综合征发病大多为>60岁的老年人,这和老年人基础疾病相对较多,且口渴感和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渗透压调节域值上调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除基础疾病表现外,主要有高血糖和脱水的症状和体症,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特别突出,易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本组肺部感染2例,首诊考虑老年性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待血生化检测结果,才诊断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2例肢体偏瘫伴昏迷患者,头颅CT(-),首诊考虑脑梗死,予脱水降颅压治疗,4h后完善检查后作出修正诊断。1例全身抽搐神志不清入院,首诊考虑脑炎,予脑积液(CSF)检查未见异常,作者经辩证,12h后确诊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本组11例,首诊误诊漏诊率达45.5%,这与非专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有关。而本病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治疗的及时性,发病72h后的死亡常因栓塞性疾病或治疗不当所致[3]。

      临床治疗中应注意:(1)首诊医师要详细询问病史,对以下情况要考虑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的可能: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多尿、多饮明显,但多食不明显或有厌食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进行性意识障碍;疑为脑血管意外、脑炎或有明确感染者,但临床表现难以用一元论来解释;有严重脱水,休克表现,应及时检查血糖、血电解质、肾功能等,尤其快速血糖测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的诊断方法,可迅速对本病进行初步排查,值得推荐使用。(2)在未排除本病前,应避免使用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及输注葡萄糖液,以免加重病情。(3)补液的问题:补液量的计算方式国内外学者存在差异,Marshall估计失水量约为体重的8%~9%,而国内廖二元等估计失水量严重者为体重的15%。作者在治疗中一般根据病人的神志、血压、尿量、年龄、心功能等情况,采用个体化静脉补液,并辅助消化道补液治疗。一方面减少老年人快速静脉补液可能诱发心衰的风险;另一方面能更快地纠正高渗状态,而且可通过胃肠道补充足够的能量物质及钾离子等,促进机体正常代谢的恢复。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尽早平稳地降低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吴坚,邹大进,黄勤.两种补液方式治疗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疗效比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324~325.

      2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39.

      3 刘建民,赵咏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6):505~508.

    ↑上一篇:糖尿病高危人群中两种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差异
    ↓下一篇:诺和锐特充和诺和灵N强化治疗100例T2DM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