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降糖药引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1例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939次

    作者:唐华,丁治伟,李媛媛

    【关键词】  低血糖

        在平时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明显不符,有时甚至已超过危象值,但患者生命指征基本正常。经与临床联系,认真查找原因,得知这些结果均非准确或者可靠。现举1例因患者服用降糖类药物,导致血糖明显降低的病例,望能引起临床医护的重视。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5岁,确诊“糖尿病”15年,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因糖尿病继发肢端干性坏疽于2005年11月7日入住本院。2日2次空腹抽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经多人多次重复操作,均值分别为1.77mmol/L和3.0mmol/L。经与临床医生联系并询问病情及用药情况,得知该患者并无任何低血糖症状,2日在抽血前约0.5~1h均空腹服用了降血糖药消渴丸10颗和盐酸二甲双胍片2片。

      2  讨论

      消渴丸是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或致死,故应引起临床医生及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1]。在消渴丸产品说明书中已提示老年人慎用,服用后30min血药浓度开始升高,2~3h达到最高血药浓度,为了防止磺脲类药物引起糖尿病性低血糖,病人在服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老年人对其较为敏感。盐酸二甲双胍是应用广泛的降糖药物,老年患者(>65岁)慎用,因肾功能减弱,用药量宜酌减。

      由于患者在检查前0.5~1h服用了上述两种药,直接导致检验结果错误,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利于临床医生分析检验结果和临床治疗。为了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检验的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和理论、实践考核,使其明白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对检验结果影响的严重性,了解和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室前因素,加强责任心,严格按检验科的要求采集和送检标本。还需对病人进行适当宣教,使其知道有关化验检查前的准备和要求。

      作为检验人员,在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的同时,可将本科室所开展的项目、方法、时间、参考值、注意事项(包括药物干扰)、抽血要求等详细列出,打印成册,分发各个临床科室,加大宣传力度。对过高、过低的异常结果应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和原则多方面查找原因和复查,主动与临床联系,排除非病理性干扰因素,力求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做到检验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各自加强责任心,认真审视检验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孟玉辉,王艳兢,李晓红,等.消渴丸致低血糖5例.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3):107.

    ↑上一篇: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