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肾脏病学》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糖皮质激素用于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06  浏览次数:1253次

    过敏性紫癜(AP)是一种以全身性的过敏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该病可由多种病因引发,主要损害患者的关节、皮肤、胃肠道及肾脏。由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肾脏损害即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PN),其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肾脏弥漫性小血管炎,症状以血尿、蛋白尿为主,并伴有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1]。据不完全统计,紫癜性肾炎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发病率约为25%~50%,患儿发病时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时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2]。近年来,紫癜性肾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联合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及糖皮质激素对紫癜性肾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且未使用过激素及抗凝药物。病例入选标准参照HSPN诊断标准:患儿既往有皮肤紫癜病史,部分患儿伴有关节及消化道症状;患儿血尿或蛋白尿明显,尿沉渣中红细胞>5个/HP或尿蛋白检测呈阳性;肾活检 HSPN症状明显[3]。病例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gA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由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等导致的肾损害。82例患儿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35个月~15岁,平均(7.01±1.06)岁。其中,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15例,血尿合并蛋白尿27例,肾病综合征型13例,慢性肾炎型11例,急性肾炎型 9例,急进性肾炎型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首先,均给予两组患儿口服小剂量泼尼松(片剂,5 mg/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同时采用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抗生素及维生素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采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剂,2 ml/10 mg,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1 mg/(kg·d),静脉滴注,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接触过敏原及过敏药物,同时避免进食高蛋白食物。

    1.3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每周对患儿进行尿常规检查2次,观察记录尿红细胞数及尿蛋白情况,每周对患儿进行1次24 h尿蛋白检测,直至治疗3个月后。用药期间定期检测患儿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尿红细胞和尿蛋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WBC、SCr及BUN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紫癜性肾炎是小儿较为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发病原因多与食物、药物过敏及感染有关。紫癜性肾炎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在患儿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物质沉积,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异常表现是紫癜性肾炎的一个突出特点[4-5]。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血清中的IgG、 IgA含量,并且不会对IgM产生明显影响[6]。同时,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对补体激活产生干扰,进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在治疗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效果较好。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增高患儿的全血黏度和血小板黏附率,加重肾脏循环的负担,产生不良反应[7]。

    丹参是传统常用中药,祖国医学认为丹参具有活血通络、凉血消痈、祛瘀止痛等功效,现代医学证实丹参能够对血小板的凝集和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产生抑制作用,降低血液黏度,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丹参还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从丹参中分离出的丹参酮ⅡA 磺酸钠是一种水溶性物质,主要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新酮、异隐丹参酮、丹参酮甲酯、丹参酮ⅡA以及羟基丹参酮ⅡA等。丹参酮ⅡA 磺酸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降低血液瘀滞,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速度,抑制血小板聚集。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紫癜性肾炎患儿进行治疗,患儿的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满意。综上所述,采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紫癜性肾炎患儿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茹 凉,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郭艳芳.IGF-1及IGFBP-3在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检测中的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7(11):1009.

    [2] 宗冬梅,康国贵,周江瑾,等.紫癜性肾炎患儿PBMC核因子-B的变化及黄芪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3,12(9):972.

    [3] 陈官进.中医辨证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9(11):2586.

    [4] 侯 萍,丁 樱.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小儿紫癜性肾炎尿NAG酶、尿mALB、尿IgG的影响[J].国医论坛,2013,18(4):24.

    [5] 丁 樱,翟文生,任献青,等.雷公藤多苷联合清热止血方、香丹注射液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3(9):1290.

    [6] 周杜鹃.紫癜性肾炎患儿Th17/Treg细胞失衡及槐杞黄调节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7(9):78.

    [7] Kanai H,Sawanobori E,Kobayashi Anna,et al.Early treatment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combined with tonsillectomy for heavy proteinuric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 in children[J]. The Nephron Journals,2011,11(19):512.

    [收稿日期:2014-03-15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HD联合HP对维持性尿毒症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肾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一篇:肝硬化患者的身心健康指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