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查询

年~到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 Smac/DIABLO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Smac/DIABLO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靶向性治疗一直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别主要在于: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逃避凋亡,组织侵袭性以及转移的能力。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只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是治疗肿瘤的难点。Smac/NIABLO是2000年首先由Wang等...
  • 脑内深部病变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的临床研究 (附42例分析)
    脑内深部病变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的临床研究 (附42例分析...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技术在脑内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脑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前均行硬膜外或硬膜下彩超检查,以定位肿瘤及选择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后再行彩超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 结果 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
  • 胃癌PTEN、VEGF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及意义
    胃癌PTEN、VEGF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及意义
    PTEN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又名MMAC1/TEP1基因,为第1 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的抑癌基因[1]。而血...
  • 胃肠道间质瘤26例诊治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26例诊治分析
    胃肠间质瘤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肿瘤,发病率低,占消化道肿瘤的2%[1],由于临床上胃间质瘤起源于粘膜下组织,部分肿瘤伴有局部平滑肌或神经鞘细胞分化,故病理易误诊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CD117、CD34在间质细胞瘤中有较高的表...
  • 依托泊甙联合rhGCSF动员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疗效评估
    依托泊甙联合rhGCSF动员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疗...
    目的:观察依托泊甙(VP16)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恶性淋巴瘤(ML)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并对其毒性反应进行评估。方法:2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经过3~7周期常规化疗,经X线、B超、CT、骨...
  • 核素显像诊断肝细胞腺瘤的价值探讨
    核素显像诊断肝细胞腺瘤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99TcmSC和99TcmEHIDA联合显像诊断肝细胞腺瘤(HA)的显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8例HA行核素显像,首次为99TcmSC显像,隔日行99TcmEHIDA显像,应用兴趣区技术分别计算30min、1h和2h的病灶/正常肝...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