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查询

年~到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诊治疗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令结合选择性溶栓治疗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16例病例中,基本治愈14例,有效2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和护理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和护理
    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3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血液透析(HD)组,记录4周后皮肤瘙痒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治疗4周后皮肤瘙痒改善率88.67%(13/...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方法: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自2006年10月至11月对我院三个住院部50名无特殊疾病的病人常规检验项目中的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以...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1例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1例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最初侵袭滑膜组织,逐渐发展至进行性关节破坏,功能减退,在发病十年后半数以上中至重度功能丧失。传统的药物治疗并不能...
  • 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补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结果 IgG、IgM、IgA、C4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补体C3治疗前减少,治疗后明...
  • ACD保养液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ACD保养液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目的 检测人树突状细胞(DC)在 ACD保养液中不同时间的增殖和吞噬能力,为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抽取8例健康自愿献血者外周静脉血200 ml,ACD-B抗凝,4℃保存,在第1、2、3、4天分别取血20 ml,分离单个核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