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与血脂、血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20 浏览次数:1024次
脂肪肝是指肝脏脂代谢紊乱,导致体内脂类物质动态失衡,使脂肪在肝组织或细胞内过多蓄积,超过肝脏质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呈现脂肪变性、肝细胞损害、炎症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但无肝炎病毒感染。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且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成为目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既往研究发现,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而脂肪肝也与代谢综合征有关[1]。脂肪肝是多种代谢性疾病伴随的损害,脂肪肝与血脂、尿酸是否有相关性,作者对54例脂肪肝患者和28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脂及尿酸进行了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5~6月本院健康体检人员334例。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21例;年龄21~62岁,平均(34.81±11.55)岁。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患者。体检项目包括腹部B超、血脂及尿酸的测定。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使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检测试剂和校准品由宁波瑞源生物公司提供,尿酸检测试剂和校准品由上海科华生物公司提供。以上指标的质控品都由美国BioRad公司提供。各项目均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方法
1.3.1 B超检查 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应用PhilipsIU22型仪器进行B超检查,诊断标准:(1)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2)肝深部回声衰减;(3)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若上述3项具备第1项加后2项中任何一项即可确定为脂肪肝。1.3.2 血脂及尿酸的检查 所有的受试对象空腹12h后,肘静脉采血4mL,抗凝,3h内分离血清,当日检测。血脂水平分类标准采用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对血脂划分标准,TC>5.2mmol/L或TG>1.7mmol/L诊断为高血脂。根据本院标准,男性尿酸大于428μmol/L,女性尿酸大于357 μmol/L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狋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人群的患病率 334例健康体检人员中,男性213例,其中脂肪肝患者43例,患病率20.19%;女性121例,脂肪肝11例,患病率9.09%。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见表1。
2.2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脂及尿酸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脂肪肝组TC、TG、LDL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脂肪肝组HDL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见表2。脂肪肝组男性尿酸水平为(0.429±0.073)mmol/L,非脂肪肝组男性尿酸水平为(0.381±0.079)m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女性尿酸水平为(0.381±0.079)mmol/L,非脂肪肝组女性尿酸水平为(0.279±0.055)m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各型脂血症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比较 334例健康体检人员中,检出脂血症107例(32.04%),其中高TC血症35例(10.48%),高TG血症37例(11.08%),混合型脂血症(高TG+高TC)35例(10.48%)。各型脂血症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比较,混合型脂血症组、高TC血症组和高TG血症组的脂肪肝发病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混合型脂血症组、高TG血症组脂肪肝发病率高于高TC血症组(p<0.05),见表3。
3 讨 论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与糖、脂质、氨基酸和铁代谢有关,常和肥胖、糖尿病、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并存。近年来,脂肪肝的分子机理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Nobili等[2]发现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可以产生氧化应激,导致肝脂肪。Lucchesi等[3]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组织中活性氧浓度增加,使肝脏产生氧化应激,肝脏的这种氧化失衡可能会引起脂肪肝类疾病。荷兰学者研究发现用瘦素治疗高TG血症,TG水平从19.3%下降到1.3%,所以瘦素是治疗高TG血症很好的选择[4]。本研究发现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社交频繁、嗜酒和吸烟等因素有关。脂肪肝组TC、TG、HDL及LDL水平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脂肪肝的产生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混合型脂血症组、高TC血症组和高TG血症组的脂肪肝发病率高于血脂正常组,混合型脂血症组、高TG血症组脂肪肝发病率高于高TC血症组,说明血脂偏高更易引起脂肪肝,TG对脂肪肝的影响比TC大,因为高TG血症可使游离脂肪酸增多,干扰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产生胰岛素抵抗(IR),IR又促进肝脏合成TG,当TG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时,肝中出现脂肪堆积而形成脂肪肝。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与代谢性疾病有关。本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尿酸水平升高,提示尿酸与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临床上脂肪肝患者多伴有IR和高瘦素血症,IR可以增加尿酸的合成,抑制尿酸的排泄,而高水平的瘦素可能加重血管内皮的氧化应激,促进尿酸合成。高尿酸血症患者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活性降低,可能导致TG合成增加,分解减少。过高尿酸水平可通过刺激炎性因子释放,促进氧化应激,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等,从而加重脂肪肝的发展[5]。近来,一些调节脂代谢的物质相继被发现。Xiao等[6]发现枸杞多糖能改善脂肪肝的游离脂肪酸水平,重新平衡脂代谢,使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减少。Zhang等[7]研究发现黄酮类物质能降低细胞色素CYP2E1的表达,防止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通过促进游离脂肪酸的β-氧化来抑制肝脏脂质积累,而不是抑制TC的合成,所以黄酮类物质可以作为一种药物治疗脂肪肝。国内有人发现柑橘类的柠檬烯能改善代谢紊乱,所以多吃柑橘类水果对脂血症患者有益。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普洱茶提取物通过下调SREBP-1c和相关分子来减少脂肪生成,从而抑制体内脂肪的积累[8]。总之,脂肪肝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细胞中脂肪的氧化利用和转运障碍[9-16],而一系列的代谢综合征又能影响尿酸的代谢过程,使尿酸的合成增加。因此,脂肪肝与血脂、尿酸之间的关系是并存的,且互相影响。所以要加强保健意识,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预防脂肪肝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辛国秋,唐悦,唐先富.血清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相关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95-1297.
[2]NobiliV,SanyalAJ.Treatment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inadultsandchildren:acloserlookatthearsenal[J].JGastroen-terol,2012,47(1):29-36.
[3]LucchesiAN,FreitasNT,CassettariLL,etal.Diabetesmellitustriggersoxidativestressintheliverofalloxan-treatedrats:amechanismfordiabeticchronicliverdiease[J].ActaCirBras,2013,28(7):502-508.
[4]JazetIM,JonkerJT,WijngaardenMA,etal.Therapyresistantdi-abetesmellitusandlipodystrophy:leptintherapyleadstoimprove-ment[J].NedTijdschrGeneeskd,2013,157(4):A5482.
[5]PettaS,CammaC,CabiliD,etal.Hyperuricemiaisassociatedwithhistologicalliverdamageinpatientswith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J].AlimentPharmacolTher,2011,34(7):757-766.
[6]XiaoJ,LiongEC,ChingYP,etal.Lyciumbarbarumpolysaccha-ridesprotectratliverfrom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inducedinjury[J].NutrDiabetes,2013,3:e81.
[7]ZhangS,ZhengL,DongD,etal.EffectsofflavonoidsfromRosalaevigataMichxfruitagainsthigh-fatdiet-induced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inrats[J].FoodChem,2013,141(3):2108-2116.
[8]ShimamuraY,YodaM,SakakibaraH,etal.Pu-erhteasuppressesdiet-inducedbodyfataccumulationinC57BL/6Jmicebydown-regulatingSREBP-1candrelatedmolecules[J].DisplayBiotechnolBiochem,2013,77(7):1455-1460.
[9]景荣先,张国林,王友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6):3191-3192,3091.
[10]曾雅畅,唐卉,陈悦,等.发病及终止妊娠时间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2):24-26.
[11]辛国秋,唐悦,唐先富.血清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95-1297.
[12]夏菁,孙涛.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2):100-103.
[13]王威,江海涛,李玉红,等.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06,23(2):169-171.
[14]刘树军,黄静娟,车念聪.非乙醇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首都医学院学报,2007,28(2):216-219.
[15]周玉娟,刘福林,张永健.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5,20(6):350-352.
[16]李玲,任丛棉.2万例健康查体人群中脂肪肝发病情况调查分析谢华[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5):341-342.
(收稿日期:201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