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休克型肺炎42例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5 浏览次数:1020次
老年人休克型肺炎42例误诊分析作者:姚亚 鲁文莉 作者单位:665000云南省普洱市医院老年科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休克型肺炎临床误诊特点及原因,探讨老年人休克型肺炎误诊预防经验及方法。方法:分析42例老年人休克型肺炎误诊临床资料。结果:14例误诊为脑血管异常,10例误诊为心血管疾病,4例误诊为急性食物中毒,4例误诊为肝胆疾病,3例误诊为过敏性休克,3例误诊为癫痫发作,3例误诊为高渗昏迷,2例误诊为低血糖发作,1例误诊为癔症,1例误诊为安眠药中毒。结论:老年休克型肺炎起病急、症状复杂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医师责任心不强、对疾病认识不足等是造成误诊的原因。 【关键词】 老年 休克型肺炎 误诊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6月首诊以“非休克型肺炎”收住院,而最终出院诊断为休克型肺炎的病例42例,年龄≥60岁,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3岁。住院天数18~42天,平均25天。方法:回顾性分析。 统计学方法用百分比法。结果 临床误诊:14例(33.3%)误诊为脑血管异常外。10例(23.8%) 误诊为心血管疾病,4例(9.5%)误诊为急性食物中毒,4例(9.5%)误诊为肝胆疾病,3例(7.1%)误诊为过敏性休克,3例(7.1%)误诊为癫痫发作,3例(7.1%),误诊为高渗昏迷,2例(4.7%)误诊为低血糖发作,1例(2.3%)误诊为癔症,1例(2.3%)误诊为安眠药中毒。 治疗方法:全部在早期误诊后1~4天修正为休克型肺炎,根据休克及肺炎的种类进行综合治疗。合理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正确选择、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强心、及时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吸氧、增加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1]。治疗结果:治愈32例(76.1%),死亡7例(16.6%),自动出院3例(7.1%)。讨论 误诊原因分析:①休克型肺炎由细菌和毒素的作用在老年人易出现休克表现,神志改变。②休克型肺炎因细菌和毒素可直接,或通过神经作用于血管,使周围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有效循环减少,毒素对心脏的损伤,加之老年人原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功能减退易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症状。③休克型肺炎可并发胸膜反应,刺激膈肌引起上腹疼痛,亦可由中毒性肝炎出现黄疸,而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消化道症状,误诊为肝胆、胃、肠疾病,甚至误诊急性食物中毒。④部分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休克表现,神志改变,皮肤湿冷,而误诊为药物过敏性休克。⑤医方因素:部分住院医师责任心不强、对疾病认识不足或机械套用门诊、急诊、120急救中心的初步诊断,机械施治;部分医院制度缺陷,如:节假日少数重要辅助科室放假不安排急诊值班,导致未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从而延缓或误诊;门诊分诊人员经验不足,随意分诊导致部分病人得不到专科医师及时诊治等,均是造成误诊的原因,后果严重[2]。 预防经验及治疗方法:①对于原有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并出现发热、血压下降、神志改变,不能用其他病因解释的休克表现且病情进展快的老年人应充分考虑本病,即使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亦不应排除本病。②发热,肺部实变、休克体征,为本病重要早期依据。实验室检查变化相对要晚于临床表现。③综合治疗:合理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正确选择、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强心、及时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吸氧、增加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重症病人、多器官基础疾病、年龄均≥70岁病人,适时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为抢救成功重要措施。【参考文献】 1 俞森洋,等.现代呼吸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2003,6. 2 牟善初,陶国枢,等.现代老年急症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