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4-05-21 浏览次数:1272次
血小板制备技术有手工分离法和自动化的机器分离法。浓缩血小板需要多个供血者才能达到一个治疗量,而机采血小板只需要一个供血者即可达到治疗量,且纯度高、疗效好。本站自2004年6月开始,应用CS-30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血小板,2013年3月引进美国血液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血小板。现对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疗效评价,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手工法浓缩血小板用四联袋随机采集200mL新鲜全血,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血浆,然后再次离心,制得30mL左右的血小板。 1.2机采血小板用第3代血细胞分离机连续不断分离一个供血者(要求血小板为2.5×1011个/袋)的血液,制得容量为200mL左右的血小板。 1.3血小板的储存机采血小板在(22±2)℃连续振摇保存,保存时间为3~5d.而手工分离血小板只能保存24h. 1.4质控标准机采前供血者的血小板计数在150×109/L以上,采后供血者体内血小板在100×109/L以上;输入1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24h受血者体内可提高到30×109/L;一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相当于6U全血手工制备的血小板。容量:200mL左右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等于2.5×1011个/袋;红细胞计数小于或等于8.0×109/L;白细胞计数小于或等于5.0×108/L;pH值:保存期末测定6.0<pH<7.4[1];细菌培养阴性;外观:黄色透亮均匀一致的混悬液,无肉眼可见的血小板聚集现象。 1.5检测指标分别检测机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安全性,并比较两种方法所采集血小板质量。 1.6机采血小板输注剂量机采血小板1袋为1个治疗量(U),血小板数≥2.5×1011个,成人依据病情每次可输1~2U,2~3d输注1次;儿童输注机采血小板可将1个治疗量分成2~4袋,分次输注(采用密闭式管路,<20kg)。血小板升至50×109/L即可防止出血。 1.7输血适应性评价 1.7.1非手术患者(1)无其他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PLT≤10×109/L,输注后PLT>20×109/L.(2)存在其他止血异常(如遗传性、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患者,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和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PLT<50×109/L. 1.7.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和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拔牙或补牙:PLT≥50×109;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50~80)×109;正常阴道分娩:PLT≥50×109;剖腹产PLT≥80×109;大手术:PLT=(80~100)×109.(3)大手术后及严重创伤出血,大量输血后血小板输血应及时、足量,特别是PLT<50×109/L伴出血者;腹部手术及创伤性检查应作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至PLT≥50×109/L;眼部、脑部手术PLT≥100×109/L可行手术;此外,血小板破坏增多(发热、败血症、脾肿大)者,应相应放宽血小板输注指征甚至加大输血剂量。 1.8输血有效性评价 1.8.1精确计算(1)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又称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CCI大于10表示有效;输注后1h测定值一般认为CCI小于7.5~10.0认定为输注无效。(2)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又称血小板恢复百分数(%),1h应大于60%,24h应大于40%. 1.8.2粗略计算体质量50kg患者输注1U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可使机体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 1.8.3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或出血时间恢复至正常或改善等。 2结果 2.1机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不良反应比较浓缩血小板需要多个献血者的血液制备,制作工艺复杂,输血后的安全性不高。机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1.2%. 2.2机采血小板与浓缩血小板质量比较机采血小板采集效率高(>70%),白细胞、红细胞混入量少。浓缩血小板采集效率低,而白细胞混入量多。 3讨论 血小板通过黏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在人体内参与止血、凝血、维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等作用[3-4].血小板减少会使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血小板聚集功能对评价血小板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减少是临床上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而致死亡的危险性较大,为临床所重视。血小板输注是防治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有效手段[5],目前使用的血小板主要通过机器采集和手工分离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而成。本研究发现,机采血小板一个治疗量相当于6U全血手工制备的血小板,而对于大量出血患者,输注3000mL的全血才能达到止血的效果。因此,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机采血小板的使用呈明显增长趋势。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者的血液都是在经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中循环和分离,每位供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机采血小板具有浓度高、纯度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污染少,不仅可满足特殊患者的需要,而且可减少多个供血者的接触,减少通过输血传染病毒的危险,减少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和血小板输入无效的发生率等优点[6].输注血小板可以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降低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程度。 本研究发现浓缩血小板需要多个献血者的血液制备,制作工艺复杂,输血后的安全性不高;机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1.2%,输血的安全性分别为大于99.0%、93.0%.机采血小板采集效率高(>70%),白细胞、红细胞混入量少;浓缩血小板采集效率低,而白细胞混入量多。综上所述,保证血小板质量,关系临床输血的安全与有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形成规范的输血模式。因此,机采血小板与浓缩血小板比较有明显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等。临床输血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2. [2]原耀光,李福润。血小板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06-107. [3]王泽蓉,刁荣华。六联采血袋制备浓缩血小板制剂的质量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26-128. [4]张微,徐国美,张嘉洪,等。单采血小板间隔期缩短对血小板质量及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0):1030-1031. [5]宋翔宇,殷国美。少浆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9):917. [6]洪兴金,徐月河,张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分析及预防[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1):49. (收稿日期:20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