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42例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11  浏览次数:641次

  作者:张绍德 作者单位:(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湖南 益阳 413002)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方法:对42例血液病患者180例次浓缩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输注浓缩血小板有效率分别为74. 44%、74. 19%、41. 93%和29. 62%,AL及AA疗效好,与脾功能亢进及I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血小板输注总体效果较好,不同病种输注效果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血小板,输血,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Abstract]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efficiency of platelet transfusion.Methods:Effects of 42 cases of blood diseases patients with 180 platelet transfusion was analysed. Results:The infusion effciency of acute leukemia (AL), aplastic anemia (AA), hypersplenism an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ITP) was 74. 44%, 74. 19%, 41. 93% and 29. 62%, respectively. The infusion efficiency of AL and A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ypersplenism and ITP(P<0.01). Conclusion: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better, the transfusion effect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different diseases.

  [Key words] platelet; transfusion;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及时输注血小板已成为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临床上输注血小板后疗效不一。为了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果,现对我科2005至2008年间4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资料进行总结并作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来自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其中男28例,女14例,血小板输注180例次。年龄10~78岁,体重30~85 kg。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10例,脾功能亢进6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6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42例患者按出血情况不同分为3类:(1)未出血;(2)轻微出血;(3)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牙龈及鼻出血。严重出血包括眼底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血尿、阴道出血及颅内出血。42例患者输血小板前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见表1。表1 42例患者输血小板前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例次

  病种血小板计数1~10×109 L-1未出血或伴轻微出血血小板计数11~20×109 L-1伴严重出血血小板计数21~40×109 L-1伴严重出血AL50(55. 5)36(40. 0)4(4. 5)AA22(70. 9)9( 29. 1)0(0)ITP21(65. 6)11(34. 4)0(0)脾功能亢进15(55. 5)10(37. 0)2(7. 5)合计108(60. 0)66(36. 6)6(3. 4)

  注: 括号内为百分率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都输注ABO血型相合的浓缩血小板,均由益阳市中心血站提供。每袋约100 ml(1. 5~2单位),每单位血小板含血小板约2. 5×1010,每次输注10个单位浓缩血小板,约输注血小板≥2. 5×1011。输注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 mg,以预防输血反应,输注时未使用白细胞滤器。并根椐血小板计数及病情选择输注时机,避免发热时输注。

  1.3 输注效果评价

  (1)临床止血效果评价:无新的出血点或瘀斑,出血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2)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 L-1)×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其中体表面积=0.006 1×身高(cm)+0.012 8×体重(kg)-0.152 9。CCI值高于10×109 L-1认为是有效输注,多次输注者输注后10 min或60 min时CCI值低于5×109 L-1或24 h后CCI值低于2. 5×109 L-1,提示无效[1]。本研究采用的是输注后24 h的测定指标。根据临床止血效果及CCI值判断输血小板输注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L与AA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ITP和脾功能亢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表2)。表2 不同疾病输注血小板效果比较

  病种有效/例次无效/例次有效率/%AL672374. 44abAA23874. 19abITP131941. 93脾功能亢进81929. 62与ITP比较,a P<0. 01;与脾功能亢进比较, b P<0. 01

  3 讨 论

  血液病多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可能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内脏出血,因此血小板输注是血液病患者预防和治疗出血的常用措施,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发现部分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有:(1)血小板制剂质量。血小板数量(包括采集的血小板数量不足)、离心损伤、白细胞污染、保存期限(单采血小板可保存5 d,浓缩血小板可保存3 d)、保存袋类型、不合适的温度和振荡、运输等造成血小板质量不过关。(2)免疫因素。同种免疫,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血小板同种异型抗原(HPA)等。(3) 非免疫因素。发热、脾大、药物、消耗过度、循环免疫复合物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血小板输注无多大影响,亦不影响血小板的恢复,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静脉闭塞病(VOD)能增加血小板的黏附聚集[10-11]。(4)浓缩血小板来自不同个体,易产生免疫抗体,并且浓缩血小板通过两次离心,使血小板相当一部分被活化,解聚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影响其聚集功能[2]。为了研究血小板输注疗效与血液病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AL、AA、ITP、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结果表明,血小板输注总体效果较好,但AL与AA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ITP与脾功能亢进,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原因可能是ITP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而使输入的血小板迅速破坏;脾功能亢进患者多有脾脏肿大,输入的血小板大部分阻留在肿大的脾脏内,脾功能越强,脾脏滞留越多,故使其外周血血小板减少[5-7]。

  CCI是评价血小板输注后疗效的客观指标。血小板输注无效为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而采用CDC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改善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血小板数量(血小板≤10×109 L-1)[9],权衡其输注风险、费用与获益,决定血小板输注与否。而ITP患者输血小板的同时可考虑予以IVIg持续输注及激素治疗[4,8],能提高输注的有效率。脾功能亢进者适时予切脾治疗。选择好适宜输注时机(避免发热时输血小板),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尽可能输配型单采血小板,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志华,郝长来.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97(3):186187.

  [2] 方国安,孙小晓,胡铁民,等.机采与手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对比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62(4):170171.

  [3] 邹小立,陈澍英,黄梓伦,等.配型血小板输注有效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76(6):265267.

  [4] 侯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101(1):34.

  [5] 张之南,李家增.血液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35236.

  [6] 王永才.最新血液骨髓细胞诊断学多媒体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62263.

  [7] MARSHALL A L, ERNEST B, THOMAS J K, et al. 威廉姆斯血液病学手册[M].陈方平,钟美佐,赵谢兰,译.6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1162.

  [8] 汤屹,孙汉英,刘文励,等.1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输注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4):203204.

  [9] 王芳,贺冠强,孙汉英,等.基于循症医学的血小板输注指南[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2):109112.

  [10] 刘宴成,陈宝安,高冲,等.预处理前输血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7,35(3):171174.

  [11] 唐元艳,陈燕.血液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4):22322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