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1-11-01 浏览次数:432次
作者:邹健,孙丽华,孟亚红,范小红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液科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化疗肿瘤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化疗的肿瘤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rhEPO 10 000 U/次,皮下注射(s.c),每周3次,持续8周;治疗组2:rhEPO 20 000 U,1次/周,持续8周;对照组:不给予rh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rhEPO治疗后2周Hb增加分别为(10.2±5.3)g/L和(10±5.9) g/L;治疗后4周Hb增加分别为(21.2±7.8)g/L和(20.8±5.8)g/L;治疗后6周Hb增加分别(26.2±6.4)和(23.7±6.8) g/L;治疗后8周Hb增加分别为(30.3±8.8)和(29.0±7.9) g/L。治疗组1(每周3次)和治疗组2(每周1次)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从第2周开始平均Hb水平即稳步升高(P<0.05)。结论:rhEPO能有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中贫血,保障化疗正常进行。每周3次与每周1次相比,提高化疗中患者Hb水平,两者差异不大。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肿瘤,贫血,化疗
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50%。化疗和放疗都可能造成贫血或者加重本来存在的贫血。贫血不仅能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而且还可导致肿瘤细胞低氧,降低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改善贫血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关键。大量的研究证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以下简称EPO)具有多种功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QOL和生存率,是治疗肿瘤相关贫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治疗肿瘤贫血常用方法多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10 000U/次,每周3次,疗程4周以上。这给很多患者带来不便。能不能延长注射间隔为每周1次,延长注射间隔会不会影响疗效?本研究对2006年8月~2009年8月接受化疗的肿瘤贫血患者,应用rhEPO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初步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NCCN(癌症及其治疗相关贫血治疗指南,选择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由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明确诊断。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38~70岁,中位年龄48岁;原发肿瘤部位:肺癌12例、胃癌20例、结直肠癌22例、乳腺癌8例、卵巢癌9例、鼻咽癌3例。80
剔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胃肠出血、造血原料缺乏或代谢障碍等);②未控制的高血压、冠心病;③骨髓转移;④并发慢性感染或使用皮质类激素者;⑤高凝血状态;⑥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7例)、治疗组2(24例)和对照组(25例),三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接受相同强度的化疗方案。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案:治疗组患者均在化疗前l天开始予以rhEPO治疗。治疗组1:rhEPO 10 000 U,3次/d,皮下注射(S.C.),连用8周;治疗组2:rhEPO 20 000 U,1次/周,连用8周;对照组不给予rhEPO,其他同治疗组。为防止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铁缺乏,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服用琥珀酸亚铁0.1 g,每日3次。输血需求定义:治疗过程中Hb≤80 g/L,可考虑给予输血,输血后退出该组。
1.2.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用rhEPO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查1次血常规。治疗期间每天测量血压,每3周测1次肝肾功能,并于每次用药后详细询问患者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hEPO对Hb水平的影响:经rhEPO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Hb增加分别为(10.2±5.3)g/L和(10±5.9)g/L;治疗后4周Hb增加分别为(21.2±7.8)g/L和(20.8±5.8)g/L;治疗后6周Hb增加分别(26.2±6.4)g/L和(23.7±6.8)g/L;治疗后8周Hb增加分别为(30.3±8.8)g/L和(29.0±7.9)g/L。治疗组1(每周3次)和治疗组2(每周1次)相比,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从第2周开始平均Hb水平即稳步升高(P<0.05)。表1 治疗组1、2与对照组平均Hb水平变化比较(x±s,g/L)
2.2 患者耐受性及输血要求分析:rhEPO治疗中,冲击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血压升高,收缩压升高≥2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及舒张压升高≥10 mm Hg,经对症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继续完成治疗;有5例患者出现局部注射部位的疼痛和硬结,未经处理,症状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未出现血栓形成。治疗组1、治疗组2与对照组需要输血例数分别为2例、3例、12例。
3 讨论
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常使得化疗不能如期进行。因此贫血的治疗对提高肿瘤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以rhEPO为代表的促红细胞生成类药物能安全、有效地增加放疗、化疗患者的Hb水平,减少患者对输血的需求[2-3]。因此应用rhEPO治疗贫血或者预防化疗所诱导的贫血,已日益为临床医师所关注和使用。rhEPO是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组体形式,是主要的人体生长因子,对于红系祖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起着促进作用。内源性EPO生成不足在恶性肿瘤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使用化疗药物可导致体内EPO生成减少或其功能受到破坏。应用rhEPO能有效纠正或缓解肿瘤化疗所致贫血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①rhEPO能有效地加速受化疗抑制的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恢复;②rhEPO可纠正或减轻因大剂量化疗尤其是使用铂类制剂后,肾功能损伤所致的贫血或内源性的EPO产生不足[4]。国外已有文献报道,rhEPO能明显增加Hb和HCT,减少输血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6]。目前rhEPO的治疗方案多为10 000 U每周3次,但这给很多患者带来不便。有51研究(包括5项I级证据研究)得出可以采用每周少于三次的结论。一项研究比较每三周一次和每周一次的疗效,结论是两种方法在降低输血需求和改善QOL同等有效。本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rhEPO 10 000 U/次,皮下注射(s.c),每周3次,持续8周;治疗组2:rhEPO 20 000 U,1次/周,持续8周;对照组:不给予rh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显示rhEPO能有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中贫血,保障化疗正常进行。提示EPO能确实有效地防治肿瘤化疗性贫血,减少输血需求,保障化疗的正常进行,每周3次与每周1次相比,提高化疗中患者Hb水平,两者差异不大。rhEPO的最合理的使用剂量、间隔周期以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 Ray.Coquard I,Bachelot T,Sebban C,et al.Anemia and chemothempy[J].Bulletin Du Cancer,2003,90(Suppl):S133.
[2] Desai J,Demetri GD.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in cancer-related anemia:an evidence.based review[J].B Clinical Haematology,2005,18(3):389.
[3] Bohlius JF,Langensiepen S,Engert A,et al.Effectiveness of erythropoi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method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cochrane review[J].Clinical Haematology,2005,18(3):449.
[4] 储大同,张湘茹,李丽庆,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7):1086.
[5] Kotased D,Stegre G,Faught W,et al.Darbepoetin alfa administered every 3 weeks alleviates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 receiving chemotherapy:results of 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randomized study[J].Eur J Cancer,2003,39(14):2026.
[6] Shasha D,George J,Harrison B,et al.Once-weekly dosing of epoetin-alfa increases hemoglobin and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in anemic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 either concomitantly or sequentially with chemotherapy[J].Cancer,2003,98(5):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