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4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26  浏览次数:412次

  作者:刘春水,高素君,李薇,宋艳秋,刘子玲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白血病;髓样;慢性;甲磺酸伊马替尼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相互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表达P210蛋白,具有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P210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国外报道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使95%的CML慢性期患者获得完全的血液学缓解,副作用较小〔1〕,进展期CML也有一定疗效〔2,3〕。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我们于2004年8月~2007年10月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CML患者1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10月入选的进展期CML患者14例,包括加速期(AP)9例和急变期(BP)5例,男8例,女6例,年龄13~67岁,中位年龄42.2岁,均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2例AP患者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包括+8p,+7q,同时伴有骨髓纤维化。AP患者CML病程3~60个月,治疗前加速期1~12个月,均接受过高三尖杉酯碱、羟基脲、干扰素治疗无效。5例BP患者CML病程24~100个月,治疗前BP期1~11个月,急粒变2例,经过DA、MA等多个疗程化疗后未缓解者,急淋变3例,均接受过VDLP、VDCLP、MTX至少3个疗程化疗。治疗前加速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5×109~235×109 L-1,血红蛋白55~108 g/L,血小板61×109~1 200×109L-1,骨髓原始细胞8%~20%;治疗前急变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7.4×109~97.4×109 L-1,血红蛋白81×109~110 g/L,血小板131×109~400×109 L-1,骨髓原始细胞30%~90%。

  1.2 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为瑞士诺华公司生产,AP和BP患者600 mg/d,每日1次餐中顿服,初始剂量300 mg,1 w内增至标准剂量。有效者按照标准剂量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加量至800 mg,无效改用其他治疗。未达血液学缓解前每周查血象两次,获得疗效后每周查1次。白细胞≥20×109/L者加用别嘌醇0.1 g ,每日3次;血小板<20×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 L-1时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有条件者时输注机采血小板1 U;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待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100×109/L时再重新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每两周复查一次肝肾功能,每月行骨髓穿刺一次,每3个月复查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

  1.3 疗效判定

  按照全国血液学会议制定的标准〔4〕,并参考文献〔1〕将疗效分为血液学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返回慢性期指骨髓和外周血中未成熟细胞<15%,骨髓和外周血中未成熟细胞+早幼粒细胞<30%,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20%,无髓外表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Ph+细胞为0,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指Ph+细胞占0~35%,较小细胞遗传学缓解指Ph+细胞占36%~65%,轻微细胞遗传学缓解指Ph+细胞占66%~95%。

  1.4 安全性评价

  按NCI标准分级。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9例AP患者中6例(66.7%)达CR,达缓解所需时间30~70 d,2例治疗后PR,总有效率89%。2例CR患者返回到慢性期,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缓解率22.2%,至今仍获得生存(25~40个月),其他3例在5~28个月后急变死亡。5例BP患者中1例急粒变患者治疗后达CR,并回到慢性期,停药后又发生急粒变,再次应用格列卫后又获CR,并回到慢性期,8个月后死于疾病复发,另1例急粒变患者原发耐药,NR。3例急淋变患者中有1例原发耐药,NR,格列卫治疗2个月无效死亡,1例治疗30 d达PR,持续50 d后复发死亡,1例治疗14 d获得CR,但3个月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经大剂量甲氨蝶呤冲击结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后获得缓解,骨髓持续缓解。所有BP患者染色体检测均无转阴。

  2.2 不良反应

  血液学不良反应:急变期Ⅲ~Ⅳ级3例,占60%,加速期Ⅲ~Ⅳ级4例,占44.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水肿包括眼睑及下肢浮肿85.7%(12/14),腹水7.1%(1/14),恶心/纳差28.6%(4/14),肌肉酸痛50%(7/14),腹胀/腹泻35.7%(5/14),皮疹21.4%(3/14),失眠7.1%(1/14),头痛14.3%(2/14),除水肿外均无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对症处理后缓解。

  3 讨 论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对于干扰素、羟基脲、阿糖胞苷等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反应率,而一旦进入加速和急变期(即进展期),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很差,即使是强烈化疗也只能获得短暂的缓解,同时能够入选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为数不多。自FDA批准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以来,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国际Ⅰ、Ⅱ期临床试验〔1~3〕表明,CML患者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生活质量提高,能有效延长生存期。235例加速期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4%患者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24%获得主要遗传学缓解,12个月疾病进展率40%,260例急髓变患者中8%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16 %获得主要遗传学缓解,20例急淋变患者有20%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本组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AP患者有66.7%取得CHR,BP患者40%获得CHR,有效率高于国外报道,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本组患者仅2例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考虑与患者普遍病程较长,急变患者又大多数已历经多个疗程化疗,影响到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疗效。

  本组患者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耐受良好,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水肿、恶心、纳差、肌肉酸痛、腹胀、腹泻、皮疹、失眠、头痛,除1例水肿反应发生Ⅳ级以外,其他均为Ⅲ级以下。血液学不良反应较明显,加速期Ⅲ~Ⅳ级占44.4%,急变期患者Ⅲ~Ⅳ级占60%,明显高于加速期,与之病程长、经过多次化疗、骨髓基础差、年龄大有关,与国外报道一致〔2,3〕。

  本组1例急淋变患者取得CR3个月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经大剂量甲氨蝶呤结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后获得缓解,骨髓持续缓解。这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无预防和治疗作用,国外报道〔5〕脑脊液中甲磺酸伊马替尼浓度低于血浆水平,考虑与之有关,因此CML急变患者仍要常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特别是急淋变患者。

  本组部分AP、BP患者达到CR后又进展至急变期,曾经有效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变成无效,而BP患者有1例初治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无效,表明存在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问题。耐药分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两种,其可能的机制与BCR/ABL基因的扩增、点突变,BCR/ABL激酶的再活化有关〔6,7〕。解决的途径有:加大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剂量,联合应用多种BCR/ABL激酶抑制剂,联合三氧化二砷等,但临床研究较少,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Druker BJ,Talpaz M,Resta DJ,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the BCRABL tyrosine kinase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 N Engl J Med,2001;344

  2 Talpz M,Silver RT,Druker BJ,et al.Imatinib induces durable hematologic and cytogenetic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accelerated 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results of a phase 2 study〔J〕.Blood,2002;99(6):192837.

  3 Sawyers CL,Hochhaus A,Feldman E,et al.Imatinib induces hematologic and cytogenetic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myeloid blast crisis:results of a phaseⅡstudy〔J〕.Blood,2002;99(10):35309.

  4 张之南,沈 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929.

  5 Petzer AL,Gunsilius E,Hayes M,et al.Low concentrations of STI571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a case report〔J〕.Br J Haematol,2002;117(3):6235.

  6 Gorre ME,Ellwood Yen K,Chiosis G,et al.BCRABL point mutant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imatinib mesylateresistant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remain sensitive to inhibitors of the BCRABL chaperone heat shock protein 90〔J〕.Blood,2002;100(8):30414.

  7 Hofmann WK,Komor M,Wassmann B,et al.Molecular and chromosomal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imatinib(STI571) therapy〔J〕.Leukemia,2002;16(11):2190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