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鉴别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4 浏览次数:460次
作者:郭笑如,林芳,傅吉春 作者单位:龙岩市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 探讨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形态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0例RA,48例MA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 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fl,血片中可见到幼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红系巨变,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巨早、中幼红细胞为主;RA病态造血表现为粒系核浆发育不平衡、双核、环状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巨系出现小巨核、淋巴样巨核等。MA骨髓象表现为巨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过多的粒细胞;红系早、中幼阶段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 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可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 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
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两组不同性质的疾病,但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我们对我院近年来确诊的40例难治性贫血,4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形态学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1年至2007年经我科实验室确诊、临床验证的RA40例,MA48例。在40例RA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7~84岁,平均年龄43.5岁。在48例MA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5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56岁。
1.2 实验室检查 两组病例分别做了血常规,骨髓细胞涂片,骨髓细胞铁染色。
1.2.1 血象 40例RA患者中,全血细胞减少占55%(22例),两系减少者中,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占27.5%(11例),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减少占12.5%(5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占5%(2例)。MCV>100fl占92.5%(37例),可见幼红幼粒细胞的占25%(10例),其中见到原始粒细胞的占15%(6例)。48例MA患者中,全血细胞减少占83.3%(40例),两系减少者中,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占10.4%(5例),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占6.3 %(3例),所有的MA病例MCV>100fl,可见幼红幼粒细胞的占31.3%(15例)。
1.2.2 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 40例RA患者中,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占75%(30例),增生活跃占17.5%(7例),增生低下占7.5%(3例),骨髓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92.5%(37例),红系增生低下占7.5%(3例),并可见红系呈巨幼样变,胞核分裂成双核、多核、花瓣样等,胞浆内有点彩红、豪乔氏小体;粒系核浆发育不平衡,胞内颗粒过多、过少或缺颗粒,可见巨晚、巨杆、双核、环状核、多分叶核及pelger样畸形粒细胞等;巨核系有小巨核、微巨核、单圆核、多圆核、巨大畸形血小板存在等。48例MA患者中,100%的病例骨髓增生活跃以上。骨髓中红细明显增生,以巨早、中幼红细胞为主;可见巨晚幼粒、巨杆状核及分叶过多的粒细胞;巨系中可见多分叶核巨核细胞。
1.2.3 骨骼细胞铁染色 40例RA患者中,外铁(1+)~(2+)占20%(8例),外铁(3+)~(4+)占80%(32例),细胞内铁阳性率平均85.5%,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的占37.5%(15例)。48例MA患者中外铁(1+)~(2+)占58.3%(28例),外铁(3+)~(4+)占41.7%(20例),细胞内铁阳性率平均68%,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占16.7%(8例)。
2 讨论
2.1 病因 RA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亚型中的初级阶段,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转化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2]。MA是由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而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
2.2 两组病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相似之处:(1)全血细胞减少,MCV>100fl;(2)血片中可见到幼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3)红系巨变、核浆发育不平衡,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以上所述特点给两种疾病诊断带来了困难。
2.3 两组在细胞形态学上的鉴别点 RA血细胞的病态造血比MA明显,除细胞的巨幼样变外,还有其他的形态异常。如粒细胞颗粒增多或减少、双核、Pelger核形异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巨大红细胞多见,巨系出现小巨核、淋巴样巨核等。而MA三系血细胞的巨幼变程度比RA明显,骨髓中呈典型的巨幼红细胞增生可达10%~20%,成熟红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椭园形红细胞为主;典型的巨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过多的粒细胞;巨核细胞体积增大,多分叶及多核巨核细胞增多。
RA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亚型中的初级阶段,属于低危型MDS,治疗效果差。而MA经叶酸或B12治疗后,可使巨幼红细胞较快发生改善,用药6 小时后骨髓开始变化,24~72小时后巨幼红细胞逐渐消失,粒系和巨系在2个月后恢复,贫血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王鸿利. 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94.
[2] 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