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定期适量献血与脑血管病发生率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07-01  浏览次数:413次

   作者:曾风芹 作者单位: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血站

  【关键词】 血液粘度

  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动状态的重要指标。一旦粘度增高血液流动阻力增大,血流就会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内皮细胞等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内膜上,血中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会乘机在血管沉积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献血后去除血液中的一些有形成分,其他组织中的水分迅速补充到血液循环,血液得到稀释,降低了血液的粘度,从而脑血管病发病率降低。献血有利于健康,定期适量献血对脑中风有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1997年至2006年献血档案中,选取40岁以上公民定期献血者,进行健康调查。

  1.2 方法

  1.2.1 对定期适量献血者进行健康追踪调查,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按以下内容进行:姓名、年龄、参加献血年限、年献血次数、有无脑血管病家族史、是否有脑血管病发作史、发病年龄、治疗及恢复情况。定期献血者分别按献血年限计算脑血管发病率。

  1.2.2 再从生活习惯、条件相同、同一地区未献血者中选取300人份样本做作对照。进行健康调查。

  1.2.3 按献血年限统计、计算脑血管发病率并与未献血者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表1 献血年限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关系(略)

  注:与未献血者比较,P<0.05

  3 讨论

  献血不仅有利于他人,也有益于自身的健康,这种观点的推广则需依靠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健康教育。献血后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补充了血容量使得血液得到自然稀释[1]。稀释后的血液循环加速,脑血流量增加,氧的供应量增多。献血后血流变得到良好的恢复。临床试验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不仅可以作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可作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以及指导临床预防、治疗的指标[3]。鉴于血液流变学异常对脑血管病的影响,降低血液粘度治疗已为临床医生推崇,如血液稀释法、血浆置换等措施已在临床取得一定的预防疗效[4]。而定期适量献血起到了定期稀释血液的作用。

  健康调查是在被调查者排除脑血管病家族史后,比较献血与未献血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参加献血年限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参加献血年限越长发病率越低;未参加献血者脑血管发病率明显高于献血者。献血者与未献血者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相同的生活习性情况下进行比较的。从志愿者献血后的近期感受,证明献血对人体循环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大部分献血者,献血后感觉头脑清晰,身体轻松,是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各组织器官供氧量增加。

  献血一次,并不能使血流变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流变会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只有再次献血,血流变又恢复正常,所以只有定期适量献血,使血流变保持正常范围值,才能对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它危害健康的疾病起到预防作用[3]。

  【参考文献】

  1 葛静兰,王培华,邢兰香.献血与健康.中国健康教育,2000,316:133.

  2 郑士富,黄健仪,孙立,等.201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流变学分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0,21:9598.

  3 张桂英,李长荣,金永香.反复献血对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17:7577.

  4 张东,赵砚丽.临床外科领域中的红细胞流变学研究.河北医药,2008,30:10310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