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补肾益髓法治疗地中海贫血197例生存情况调查

发表时间:2011-03-04  浏览次数:476次

  作者:王文娟 吴志奎 张新华 王荣新 刘咏梅 方素萍 张冲 周天红 李平萍 罗瑞贵 作者单位: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北京100053;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血液科,广西 南宁 5300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11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409003)

  【摘要】 :目的 调查经补肾益髓法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生存情况。方法 对197例治疗病例通过电话随访进行患者生存情况调查。结果 197例患者总存活率为87.3%,其中重型患者存活率65.71%,中间型患者存活率99.2%,α-地中海贫血患者存活率100%,β-地中海贫血患者存活率85.0%。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的158例患者中,纯合子患者存活率为63.16%,双重杂合子患者存活率为89.16%,杂合子患者存活率为100%。对于β-地中海贫血患者,存活率重型<中间型,纯合子<双重杂合子<杂合子;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存活率纯合子<双重杂合子;对于纯合子患者和双重杂合子患者,存活率均重型<中间型。结论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存活率与其地中海贫血类型、临床分型、基因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受临床分型和基因类型影响最大。

  【关键词】 补肾益髓法 地中海贫血 调查随访

  Investigation of Survival Situation of 197 Thalassemic Cases Treated with Bushen Yisui Method

  WANG Wen-juan, WU Zhi-kui, ZHANG Xin-hua, et al

  1.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2.Department of Haematology, 303 Hospital of PLA,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thalassemia cases treated with Bushen Yisui Method. Methods 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197 cas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elephone. Results The total survival rate of 197 cases is 87.3%, among which the thalassemia major is 65.71%, the thalassemia intermedia is 99.2%, the α-thalassemia is 100%, the β-thalassemia is 85.0%. 158 of 197 cases have been analyzed genotype, among which 63.16% is the survival rate of homozygote, 89.16% of the heterogenic duplex heterozygote, 100% of the heterozygote. To β-thalassemia, the survival rate has these trends:the major < the intermedia, the homozygote < the heterogenic duplex heterozygote < the heterozygote. To thalassemia major, the survival rate has the trend:the homozygote < the heterogenic duplex heterozygote. To homozygote and heterogenic duplex heterozygote, the survival rate has the trend:the major < the intermedia. Conclusion The survival rate of 197 cases has relations with the type of thalassemia, the clinical phenotype and the genotype, and the clinical phenotype and the genotype have the most effects on it.

  Key words:Bushen Yisui Method;thalassemia;the follow-up study

  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是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合成受抑制,导致肽链失平衡而引起的慢性溶血性贫血。为了解经补肾益髓法治疗的患者生存情况,本课题组于2007年3月对197例患者进行了调查随访。

  1 一般资料

  197例患者均来自南宁及周边地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03医院门诊病例。根据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符合α-地贫血红蛋白H病(HbH病)30例,重型β-地贫70例,中间型β-地贫97例。于1990年11月-2007年1月分别采用补肾益髓中药(益髓生血灵胶囊/益髓生血颗粒)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其中男122例,女75例;年龄2~47岁,平均(12.2±7.3)岁;布依族1例,汉族44例,苗族1例,瑶族10例,壮族141例;籍贯广东5例,广西190例,贵州2例。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007年3月经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基本的工作生活情况。

  3 结果

  (见表1~表3) 表1 不同地贫类型及临床分型患者生存情况频数统计(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7例患者中共存活172例,死亡25例,总存活率为87.3%。其中,重型患者70例,存活46例(65.71%);中间型患者127例,存活126例(99.2%)。α-地贫患者30例,存活30例(100%);β-地贫患者167例存活142例(85.0%)。

  经χ2检验进一步分析显示:中间型地贫患者,不同地贫类型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05;β-地贫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的生存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00<0.001,存活率重型<中间型。

  197例患者中有158例进行了基因型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158例患者中共存活142例,死亡16例,存活率89.9%。其中,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患者19例,存活12例(63.16%);双重杂合子患者83例,存活74例(89.16%);杂合子患者56例,存活56例(100%)。重型患者41例存活26例(63.4%);中间型患者117例存活116例(99.1%)。表2 不同基因类型及临床分型患者生存情况频数统计(略)

  经χ2检验进一步分析显示:中间型地贫患者,不同基因类型的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0.05;重型地贫患者,不同基因类型的存活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3<0.05,存活率纯合子<双重杂合子。对于纯合子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的存活率差异存在极显著性意义,P=0.007<0.05,存活率重型<中间型;对于双重杂合子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的存活率差异存在极显著性意义,P=0.003<0.01,存活率重型<中间型。

  从表3可以看出:158例患者中,α-地贫30例存活30例,存活率100%;β-地贫128例存活112例,存活率87.5%。表3 不同基因类型及不同地贫类型患者生存情况频数统计(略)

  经χ2检验进一步分析显示:β-地贫患者,不同基因类型的存活率其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0.05,存活率纯合子<双重杂合子<杂合子;对于杂合子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的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05。

  4 讨论

  地贫包括多种类型,我国较常见的有α-地贫和β-地贫。按其临床表现,一般分为重型、中间型和轻型3种。

  α-地贫是由于α-珠蛋白链合成受抑制所致。若仅是一条染色体上的一个α基因缺失或缺陷,则α-链的合成部分受抑制,称为α+-地贫;若每一条染色体上的2个α基因均缺失或缺陷,称为a0-地贫。重型α-地贫也叫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是a0-地贫的纯合子状态(--/--),出生前即成死胎或出生后即夭亡;中间型α-地贫即血红蛋白H病(HbH病),是α0-和a+-地贫的杂合子状态(--/-α,ααT/--),患者出生时贫血较轻,此后贫血逐渐加重,通常为轻度至中度贫血;轻型α-地贫是a+-地贫纯合子或a0-地贫杂合子状态(-α/-α,--/αα),一般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轻度贫血。

  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链合成受抑制所致。β-链的合成完全受抑制称为β0-地贫;β-链的合成部分受抑制称为β+-地贫。重型β-地贫是β0-或β+-地贫的纯合子或β0-与β+-地贫双重杂合子(β0/β0,β+/β+,β+/β0),出生几个月后即出现贫血,且呈进行性加重,生长发育不良,骨骼变形,肝脾肿大,有特殊的地贫面容,只能靠反复输血维持生命;中间型β-地贫是一些β+-地贫的双重杂合子和某些地贫的变异型纯合子(β+1/β+2,β0/β0),患者一般不依赖输血,贫血程度介于重型和轻型之间;轻型β-地贫是β0-或β+-地贫的杂合子状态(β0/β,β+/β),一般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轻度贫血。

  吴志奎教授认为,地贫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面色萎黄、爪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生长发育迟缓等,以肾精亏虚、精血不足为主。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髓生血和精血同源的理论,治疗上应采用补肾益髓法。于是宗《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拟定了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灵/颗粒。该方由山茱萸等11味中药组成,共奏补肾填精、益气补血之功,意在填补肾中真阴,使真阴得养,髓海充盈,血有生源[2]。

  1989-2007年,吴志奎教授采用补肾益髓法在广西地贫高发区开展了2种剂型、不同批次的益髓生血胶囊/颗粒治疗β-地贫的临床实践,共累积治疗200余例病例,均取得了可重复的肯定疗效[3]。为了解经补肾益髓法治疗的地贫患者的基本生存情况,本课题组于2007年3月对197例治疗病例进行生存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7例患者总存活率为87.3%,其中重型患者存活率65.71%,中间型患者存活率99.2%,α-地贫患者存活率100%,β-地贫患者存活率85.0%。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的158例患者中,纯合子患者存活率为63.16%,双重杂合子患者存活率为89.16%,杂合子患者存活率为100%。对于β-地贫患者,存活率重型<中间型,纯合子<双重杂合子<杂合子,说明β-地贫患者的存活率受临床分型、基因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重型地贫患者,存活率纯合子<双重杂合子,说明其存活率受基因类型的影响;对于中间型地贫患者,其存活率不受基因类型、地贫类型的影响。对于纯合子患者和双重杂合子患者,存活率均重型<中间型,说明其存活率受临床分型影响;对于杂合子患者,其存活率不受临床分型的影响。

  总之,地贫患者的存活率与其地贫类型、临床分型、基因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受临床分型和基因类型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8-59.

  [2] 吴志奎,方素萍,张新华,等.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3,44(12):916-918.

  [3] 吴志奎,张新华,李 敏,等.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15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4):352-35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