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回收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12-16 浏览次数:597次
作者:王丽华 赵砚丽 作者单位: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丽华) 050051 河北省人民医院(赵砚丽)
关键词:血液回收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情况紧急,有些患者出血量大,难以维持有效循环。应用国产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可成功抢救急诊失血手术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本院6例手术患者,男1例,女5例;年龄29~60岁;体重43~72kg。其中宫外孕4例,脑动脉瘤破裂2例。
1.2 血液回收方法
手术开始前将一次性无菌管路安装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上,预先在储存器内充入50~100ml肝素化生理盐水(1:2500)。手术开始后,通过负压吸引将术野出血和肝素化生理盐水一同收集到储存器内。肝素化生理盐水与收集术野血的比例约为1:4~1:5。储存器内的抗凝原血通过40μm的过滤装置后,组织碎片、凝血块、脂肪滴、骨渣等被滤除。滤过原血再通过离心、洗涤去除肝素和游离血红蛋白等废物,将压积为30%~50%的浓缩红细胞悬液泵入输血袋内,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
2 结果
6例患者出血量约1100~3400ml,回收自体血量500~1500ml,均未输异体红细胞,1例因出血量超过2000ml,输入异体血浆400ml(见表1)。由于采用自体血液回收并及时回输,迅速恢复了血容量,使之循环较稳定,争取了抢救时间。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表1 血液回收情况(略)
3 讨论
大量失血会使循环功能紊乱,危及患者生命。处理失血主要是迅速恢复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然而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推广应用,临床用血量日益增多,造成血源日趋紧张,尤其是稀有血型患者供血更加困难,延误了抢救时机;虽然对血制品检验较严格,血液采集保护体系也较完善,但改善安全性的费用较高,仍达不到输血“零风险”,仍有可能传播疾病(如肝炎、AIDS等)和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异体输血可使受血者免疫效应细胞抑制或免疫抑制细胞激活,引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率和术后感染率上升[1]。异体血有很多由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组成的凝块,大量输血时进入循环的这种凝块增多,经过肺血管床时可引起弥漫性血管阻塞,造成输血后肺功能不全综合征,导致严重缺氧,甚至死亡,因此异体输血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应引起足够重视。
回收式自体输血也被称为血液回收,用于临床手术过程中叫做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根据处理方式分为非洗涤式和洗涤式两种。非洗涤式只限于单纯的血液流出,但可能引起术后出血和DIC等并发症。洗涤式将回收的血液经过滤、离心、清洗等处理,清除了组织碎片、脂肪细胞和游离血红蛋白等杂质,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更为安全广泛。IAT能即刻提供完全相容的常温血液,回收的血液不需转运、配型及疾病检验,节省验血、配血时间,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技术错误和血液污染,还避免了异体输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能迅速补充血容量,提高抢救成功率。Nitescu等[2]报道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CATS)能回收86%的红细胞,回收血中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较少,溶血率不到1%。回收的浓缩红细胞没有受到明显损害[3,4]。
自体血液回收一般用于出血量在400ml以上的手术,其应用指征为:心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科异位妊娠破裂、肝脾手术等;交叉配血有困难者,稀有血型患者,术中突然大量出血者。但有以下情况者一般禁忌使用:血液中混有脓液、胆汁、羊水等,急性感染创伤,可能混有癌细胞。
本组6例急诊手术患者均采用了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及时恢复了血容量,使循环比较稳定。洗涤回收的自体血中残余肝素含量极低,然而由于清除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回输后可能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一般认为当回输自体血超过3000ml时,应常规监测凝血指标,及时补充血浆[5]。因此第3例患者出血量超过了3000ml,输入了400ml的异体血浆,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和防止术后出血。随访自体血液回收患者术后3d的体温情况,均无发生异常感染体温,符合外科术后体温正常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自体血液回收将术中的失血收集起来,进行过滤、离心、清洗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使急诊出血手术患者赢得抢救时间;节省大量的异体血,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并避免了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这对于解决我国的血源短缺问题将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Pereira A. Deleterious consquences of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eally a transfusion-related immunomodulation effect? Blood, 2001, 98(2):498.
2 Nitescu N, Bengtsson A, Bengtson JP. Blood salvage with a continuous autotransfusion system compared with a haemofiltration system. Perfusion,2002,17(5):357.
3 Valeri CR, Dennis RC, Ragno G, et al. Survival, function, and hemolysis of shed red blood cells processed as nonwashed blood and washed red blood cells. Ann Thorac Surg, 2001, 72(5): 1598.
4 Burman JF, Westlake AS, Davidson SL, et al. Study of five cell salvage machines in coronary artery surgery. Transfus Med, 2002, 12(3):173.
5 Horst HM, Thurer RI. Coagulopathy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IBS). J Trauma, 1996,19(1):15.